彝族与纳西族哲学思想关系论--《梅葛》与《创世纪》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7-12页 |
1. 彝族、纳西族同源异流的历史文化关系 | 第7-9页 |
2. 《创世纪》与《梅葛》的文化分析 | 第9-12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 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宇宙观 | 第16-37页 |
(一) 天地起源 | 第16-25页 |
1. 混沌说 | 第16-17页 |
2. 气生说 | 第17-21页 |
3. 开天辟地 | 第21-25页 |
(二) 人类起源 | 第25-31页 |
1. 神创说 | 第25-27页 |
2. 洪水神话 | 第27-28页 |
3. 人类再生 | 第28-30页 |
4. 兄妹婚 | 第30-31页 |
(三) 五行说 | 第31-37页 |
1. 人副天数 | 第31-33页 |
2. 元气与气声 | 第33-36页 |
3. 五行来源与作用 | 第36-37页 |
二、宗教观 | 第37-52页 |
(一) 自然崇拜 | 第38-42页 |
1. 火崇拜 | 第38-39页 |
2. 植物崇拜 | 第39-40页 |
3. 山崇拜 | 第40-42页 |
(二) 图腾崇拜 | 第42-47页 |
1. 虎图腾 | 第42-44页 |
2. 牛图腾 | 第44-47页 |
(三) 祖先崇拜 | 第47-49页 |
1. 远祖崇拜 | 第47-48页 |
2. 近祖崇拜 | 第48-49页 |
(四)灵魂观念 | 第49-52页 |
1. 灵魂与肉体 | 第49-50页 |
2. 灵魂归处 | 第50-52页 |
三、方法论 | 第52-59页 |
(一) 阴阳辩证 | 第52-56页 |
1. 阴阳对立 | 第52-54页 |
2. 阴阳统一 | 第54-56页 |
(二) 变化恒常 | 第56-59页 |
1. 依序渐进 | 第56-58页 |
2. 趋新舍故 | 第58-59页 |
四、价值观 | 第59-62页 |
(一) 善恶观念的产生 | 第59-60页 |
(二) 人本思想 | 第60-62页 |
五、社会历史观 | 第62-72页 |
(一) 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 第63-67页 |
1. 英雄史观 | 第63-64页 |
2. 先民的力量 | 第64-67页 |
(二) 进步的社会历史发展观 | 第67-72页 |
1. 自然衍生说 | 第67-70页 |
2. 蒙昧到文明 | 第70-72页 |
六、结论:多样与融合的哲学思想发展道路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