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油气田开发设计与计算论文--采收率研究论文

中高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机制及开发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6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剩余油富集特征及研究方法第9-12页
        1.2.2 剩余油开发对策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剩余油富集的形成机理第16-40页
    2.1 流线分流第16-23页
        2.1.1 流线分流机理第16-18页
        2.1.2 实例验证分析第18-23页
    2.2 岩心并联实验第23-32页
        2.2.1 岩心并联驱替实验分析注水分流第24-26页
        2.2.2 注水完全分流界限研究第26-32页
    2.3 微观渗流机理第32-40页
        2.3.1 多根互不连通毛管孔道的两相渗流模型第32-33页
        2.3.2 单根变断面毛管的两相混合渗流模型第33-34页
        2.3.3 不等直径的并联孔道两相渗流模型第34-40页
第三章 剩余油富集模式研究第40-76页
    3.1 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第41-59页
        3.1.1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第41-50页
        3.1.2 注采压差的影响第50-52页
        3.1.3 井网影响第52-57页
        3.1.4 流体性质影响第57-59页
    3.2 纵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第59-76页
        3.2.1 层内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第59-70页
        3.2.2 层间剩余油富集规律研究第70-76页
第四章 剩余油挖潜方式优化研究第76-86页
    4.1 注采压差优化研究第76-80页
        4.1.1 注采压差优化思路第76-77页
        4.1.2 实例分析及数模验证第77-80页
    4.2 分层注水优化研究第80-82页
        4.2.1 以均衡驱替为目标的配水量的计算第80页
        4.2.2 实例计算及分析第80-82页
    4.3 井网抽稀优化研究第82-86页
        4.3.1 井网抽稀方式设计第83页
        4.3.2 井网抽稀方式优化第83-85页
        4.3.3 抽稀后井网液量优化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页岩油储层岩石物理建模及有机质预测
下一篇:小半径径向水平井转向器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