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塔河油田开发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3页 |
1.2.1 观测系统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塔河油田勘探现状 | 第10-11页 |
1.2.3 塔河油田开发现状 | 第11-12页 |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塔河油田基本情况概述 | 第15-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6页 |
2.1.1 自然地理情况 | 第15页 |
2.1.2 地表及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 第15-16页 |
2.2 地质情况简述 | 第16-22页 |
2.2.1 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2.2.2 地层特征 | 第17-18页 |
2.2.3 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 第18-20页 |
2.2.4 开发需求介绍 | 第20-22页 |
2.3 以往地震采集情况介绍和分析 | 第22-25页 |
2.3.1 地震资料采集情况 | 第22-23页 |
2.3.2 以往地震资料处理情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高精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 | 第25-36页 |
3.1 观测系统设计原则确定 | 第25页 |
3.2 观测系统参数常规论证 | 第25-36页 |
3.2.1 激发频率设计 | 第25-27页 |
3.2.2 面元大小设计 | 第27-30页 |
3.2.3 最大炮检距的选择 | 第30-33页 |
3.2.4 接收线距的选择 | 第33页 |
3.2.5 最大非纵距的选择 | 第33-34页 |
3.2.6 覆盖次数的确定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观测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 | 第36-52页 |
4.1 基于模型和实际资料的面元大小设计 | 第36-43页 |
4.1.1 基于模型的分析 | 第36-40页 |
4.1.2 基于实际资料的分析 | 第40-43页 |
4.2 基于宽方位采集的排列长宽论证 | 第43-47页 |
4.2.1 观测长度模拟分析技术 | 第43-45页 |
4.2.2 观测宽度论证 | 第45-47页 |
4.3 基于高信噪比资料的覆盖次数设计 | 第47-50页 |
4.4 基于采集脚印压制的滚动距模拟技术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观测系统确定及效果分析 | 第52-67页 |
5.1 观测系统确定及试验验证 | 第52-62页 |
5.1.1 观测系统确定及模拟论证 | 第52-55页 |
5.1.2 实际资料对比分析验证 | 第55-62页 |
5.2 应用效果分析 | 第62-67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