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煤层水力压裂起裂问题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煤层水力压裂扩展模型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3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室内模拟实验第17-40页
    2.1煤岩弹性力学实验第17-20页
        2.1.1 标准岩石试样的制作第17-18页
        2.1.2煤岩三轴压缩实验第18-19页
        2.1.3 煤岩内聚力、内摩擦角的确定第19-20页
    2.2煤岩断裂韧性实验第20-31页
        2.2.1 巴西圆盘实验原理第20-21页
        2.2.2 煤岩试样的有效制作第21-24页
        2.2.3 煤岩断裂韧性实验流程第24-26页
        2.2.4 煤岩断裂韧性实验结果第26-31页
    2.3 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室内实验第31-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煤岩水力裂缝扩展模型的建立第40-58页
    3.1 煤岩水力裂缝扩展的特点第40-41页
    3.2 煤岩单裂缝扩展模型的建立第41-44页
        3.2.1 煤岩水力压裂模型的选择第41-42页
        3.2.2 压裂液综合滤失系数的计算第42页
        3.2.3 裂缝参数的计算第42-44页
    3.3 裂缝扩展准则的选择第44-50页
        3.3.1 裂缝应力强度因子K第44-47页
        3.3.2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第47-48页
        3.3.3 最大周向应力理论第48-49页
        3.3.4 裂缝扩展过程中起裂角度计算模型第49-50页
    3.4 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相遇问题研究第50-57页
        3.4.1 水力裂缝直接穿过天然裂缝扩展模型第52-54页
        3.4.2 水力裂缝沿天然裂缝扩展模型第54-56页
        3.4.3 模型验证第5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煤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软件的编制及预测分析第58-74页
    4.1 软件的编制第58页
    4.2 软件的介绍第58-63页
    4.3 煤岩水力裂缝形态参数计算预测分析第63-65页
        4.3.1 净压力对裂缝几何形态的影响第63页
        4.3.2 弹性模量、泊松比对裂缝几何形态的影响第63-64页
        4.3.3 综合滤失系数对裂缝几何形态的影响第64-65页
    4.4 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预测分析第65-69页
        4.4.1 内摩擦系数的影响第65-68页
        4.4.2 逼近角、水平主应力差的影响第68-69页
    4.5 起裂角度影响因素预测分析第69-70页
    4.6 实例计算第70-72页
    4.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结论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渤南地区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下一篇:聚合物驱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