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 第10-14页 |
(三) 研究目的和问题 | 第14-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一) 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研究 | 第15-19页 |
1、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2、网络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的原因 | 第17-18页 |
3、小说媒介与影视媒介艺术表现的差异 | 第18页 |
4、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方式类型、传播策略和叙事策略 | 第18-19页 |
(二) 网络小说和影视中的女性形象分别研究 | 第19-22页 |
1、影视中的女性:刻板化形象与多元化形象并存 | 第19-20页 |
2、网络小说中的女性:“灰姑娘”和“独立女性”的双主流 | 第20-22页 |
(三) 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 | 第22-23页 |
1、悲情女性 | 第22页 |
2、有血有肉、性格多面的女性 | 第22页 |
3、充满力量的女性 | 第22-23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1、大众文化 | 第24页 |
2、议程设置 | 第24页 |
3、刻板印象 | 第24页 |
4、接受美学 | 第24-26页 |
三、女性形象在网络言情小说及其改编电视剧中的变化 | 第26-39页 |
(一) “放大镜”:外在形象上的变化 | 第26-30页 |
(二) “哈哈镜”:女性气质的重构 | 第30-36页 |
1、对“恶女”形象的不同塑造手法 | 第30-32页 |
2、电视剧的“美化”滤镜 | 第32-35页 |
3、从依赖男性到彰显独立意识 | 第35-36页 |
(三) 女性私语被打破:“看”与“被看”的置换 | 第36-39页 |
四、女性形象在跨媒介改编过程中变化的原因探析 | 第39-49页 |
(一) 电视媒介视听特性对改编的要求 | 第39-43页 |
1、景别的运用 | 第39-41页 |
2、蒙太奇的运用 | 第41-43页 |
(二) 基于主流意识和媒介伦理对改编的制约 | 第43-46页 |
1、对于过激女性意识的规整 | 第43-44页 |
2、对于男性权威的适度维护 | 第44-46页 |
(三) 接受美学视角下受众“期待视野”对改编的影响 | 第46-49页 |
1、改编过程充分考虑女性的审美期待 | 第46-47页 |
2、电视剧偏爱的“大团圆”结局设置 | 第47-49页 |
五、当前改编剧塑造女性存在的问题 | 第49-55页 |
(一) 电视台宣传时的爱情本位 | 第49-50页 |
(二) 类型雷同 | 第50-51页 |
(三) “玛丽苏”的狂欢 | 第51-55页 |
1、网络言情小说以及电视剧中的玛丽苏心理 | 第51-52页 |
2、“大女主”:附会了女性成长的玛丽苏 | 第52-55页 |
六、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5-59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1、从网络言情小说到电视剧,女性形象被赋予了新的审美意味 | 第55-56页 |
2、女性形象的改变是主客观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56-57页 |
3、从媒介与性别的视角看,电视剧在改编时仍会符号化女性 | 第57页 |
(二)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7-59页 |
1、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57-58页 |
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