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起重机设计概况 | 第12-17页 |
1.3.1 港口起重机金属结构简介 | 第12-13页 |
1.3.2 起重机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 | 第13-15页 |
1.3.3 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CREO二次开发技术 | 第18-30页 |
2.1 CREO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第18-20页 |
2.1.1 CREO简介 | 第18页 |
2.1.2 CREO二次开发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2.2 基于C++的Pro/TOOLKIT基础知识 | 第20-24页 |
2.2.1 对象和动作 | 第20-21页 |
2.2.2 对象句柄 | 第21页 |
2.2.3 特征元素树 | 第21-22页 |
2.2.4 Pro/TOOLKIT应用程序框架结构 | 第22-23页 |
2.2.5 对话框技术 | 第23-24页 |
2.2.6 宽字符 | 第24页 |
2.3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 第24-25页 |
2.4 CREO二次开发步骤 | 第25-29页 |
2.4.1 开发环境的确定 | 第25页 |
2.4.2 开发环境的配置及相关设置 | 第25-26页 |
2.4.3 编写初始化函数及终止函数 | 第26页 |
2.4.4 添加菜单 | 第26-27页 |
2.4.5 编写信息文件 | 第27页 |
2.4.6 编写注册文件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起重机金属结构自动三维建模关键技术 | 第30-41页 |
3.1 自动建模系统的接口方案 | 第30页 |
3.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第30-32页 |
3.2.1 参数化设计原理 | 第30-31页 |
3.2.2 参数化设计技术在本课题中的应用 | 第31-32页 |
3.3 结构件的自动装配 | 第32-40页 |
3.3.1 基于Pro/TooKit的装配技术 | 第32-34页 |
3.3.2 自动装配技术 | 第34-35页 |
3.3.3 坐标系重合原理应用于自动装配 | 第35页 |
3.3.4 通过特征元素树建立装配坐标系 | 第35-39页 |
3.3.5 装配过程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箱型梁箱体结构三维建模 | 第41-53页 |
4.1 箱型梁结构的特点 | 第41-42页 |
4.2 箱型梁箱体结构三维模型建立过程 | 第42-44页 |
4.2.1 模板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4.2.2 模板模型的装配 | 第44页 |
4.3 海侧上横梁三维模型参数提取及其关系设定 | 第44-47页 |
4.3.1 海侧上横梁参数设置 | 第44-46页 |
4.3.2 模型的关系设置 | 第46-47页 |
4.4 箱型梁三维建模相关基础知识 | 第47-48页 |
4.5 箱型梁三维建模程序开发 | 第48-52页 |
4.5.1 用户界面设计 | 第48-49页 |
4.5.2 菜单栏核心程序 | 第49-50页 |
4.5.3 箱型梁参数化核心程序 | 第50-52页 |
4.5.4 参数化结果 | 第52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箱型梁内部结构三维建模 | 第53-69页 |
5.1 箱型梁内部结构特点 | 第53页 |
5.2 横隔板的建模 | 第53-55页 |
5.2.1 横隔板的结构特点 | 第53-54页 |
5.2.2 横隔板模型建立过程 | 第54-55页 |
5.3 隔板装配过程 | 第55-61页 |
5.3.1 隔板装配原理 | 第55-56页 |
5.3.2 确定元件坐标系 | 第56页 |
5.3.3 确定装配坐标系 | 第56-58页 |
5.3.4 隔板自动装配的实现 | 第58-60页 |
5.3.5 参数化界面设计 | 第60-61页 |
5.4 纵向加强肋的装配 | 第61-68页 |
5.4.1 纵向加强肋结构特点 | 第61-62页 |
5.4.2 纵向加强肋零件模型建立 | 第62-63页 |
5.4.3 纵向加强肋装配原理 | 第63-65页 |
5.4.6 装配界面设计 | 第65页 |
5.4.7 参数化设计结果 | 第65-66页 |
5.4.8 纵筋建立关键程序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箱型梁有限元参数化分析 | 第69-80页 |
6.1 有限元分析理论及应用 | 第69-70页 |
6.1.1 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69页 |
6.1.2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69-70页 |
6.1.3 APDL参数化语言介绍 | 第70页 |
6.2 VC++与ANSYS接口技术 | 第70-71页 |
6.3 有限元模型参数化实现过程 | 第71-78页 |
6.3.1 选择单元类型 | 第71-72页 |
6.3.2 材料特性定义 | 第72-73页 |
6.3.3 建立节点 | 第73-74页 |
6.3.4 定义截面 | 第74-77页 |
6.3.5 在节点之间建立单元 | 第77-78页 |
6.4 有限元分析及结果 | 第78-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总结 | 第80-82页 |
7.1 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