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3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1.3.1 创新点 | 第16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1 产业内贸易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2.1.1 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17-18页 |
2.1.2 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2.2 文化创意产品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2.2.1 文化创意产品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2.2 文化创意产品贸易实证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3-24页 |
3 中捷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 第24-37页 |
3.1 中捷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1 总体水平分析 | 第24-25页 |
3.1.2 贸易结构的变化分析 | 第25-28页 |
3.2 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衡量方法 | 第28-37页 |
3.2.1 产业内贸易研究对象分类 | 第28页 |
3.2.2 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G-L测算与分析 | 第28-32页 |
3.2.3 产业内贸易动态指标测算与分析 | 第32-37页 |
4 中捷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7-50页 |
4.1 变量选取及预测 | 第37-40页 |
4.1.1 人均收入差异 | 第37页 |
4.1.2 制度距离 | 第37-38页 |
4.1.3 中捷两国的贸易条件 | 第38页 |
4.1.4 文化事业费 | 第38页 |
4.1.5 市场开放度 | 第38-39页 |
4.1.6 科技应用水平 | 第39页 |
4.1.7 解释变量符号预测 | 第39-40页 |
4.2 静态GL指数的模型构建 | 第40-43页 |
4.2.1 平稳性检验 | 第40-41页 |
4.2.2 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4.2.3 静态模型结果 | 第42-43页 |
4.3 水平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HIIT指数的模型构建 | 第43-46页 |
4.3.1 平稳性检验 | 第44-45页 |
4.3.2 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4.3.3 动态HIIT指数模型结果 | 第46页 |
4.4 垂直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VIIT指数的模型构建 | 第46-50页 |
4.4.1 平稳性检验 | 第47-48页 |
4.4.2 回归分析 | 第48-49页 |
4.4.3 动态VIIT指数模型结果 | 第49-50页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1-53页 |
5.2.1 缩小国内外人均收入差异 | 第51页 |
5.2.2 加大政府文化事业费投入 | 第51页 |
5.2.3 缩小经济制度距离 | 第51-52页 |
5.2.4 调整市场开放度 | 第52页 |
5.2.5 降低中国贸易条件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