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3 本文的结构 | 第11-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分析 | 第14-17页 |
2.1 PDCA闭环管理的原理及特点 | 第14-15页 |
2.2 PDCA闭环管理在露天煤矿的应用 | 第15-16页 |
2.2.1 计划(P)阶段 | 第15页 |
2.2.2 实施(D)阶段 | 第15-16页 |
2.2.3 检查(C)阶段 | 第16页 |
2.2.4 改进(A)阶段 | 第1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及其开发方法 | 第17-23页 |
3.1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第17页 |
3.2 系统生命周期 | 第17-19页 |
3.3 系统开发方法比选 | 第19-21页 |
3.3.1 瀑布模型 | 第19-20页 |
3.3.2 原型模型 | 第20页 |
3.3.3 RAD模型 | 第20-21页 |
3.4 原型化开发方法 | 第21-22页 |
3.4.1 原型法开发模型的思想 | 第21页 |
3.4.2 原型模型的开发过程 | 第21-22页 |
3.4.3 原型模型的优点 | 第2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 第23-31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23-24页 |
4.2 数据库设计 | 第24页 |
4.3 数据编码规则 | 第24-25页 |
4.4 部分表结构设计及编码 | 第25-26页 |
4.5 数据库表明细 | 第26页 |
4.6 系统结构模式选择 | 第26-28页 |
4.6.1 C/S结构 | 第27页 |
4.6.2 B/S结构 | 第27-28页 |
4.7 系统软硬件结构 | 第28-30页 |
4.7.1 Microsoft.NET Framework | 第28-29页 |
4.7.2 C#开发语言 | 第29页 |
4.7.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8 | 第29-30页 |
4.7.4 Internet信息服务-IIS | 第3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露天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 第31-41页 |
5.1 系统界面设计 | 第31页 |
5.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第31-33页 |
5.2.1 子模块划分的原则 | 第31-32页 |
5.2.2 功能子模块的划分 | 第32-33页 |
5.3 功能子模块 | 第33-40页 |
5.3.1 考核检查模块 | 第33-36页 |
5.3.2 隐患处理模块 | 第36-38页 |
5.3.3 督办工作模块 | 第38-39页 |
5.3.4 统计报表模块 | 第39-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