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石墨烯材料简介 | 第10-11页 |
1.2 石墨烯的环境生物安全性研究 | 第11-12页 |
1.3 石墨烯对植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 第12-15页 |
1.3.1 石墨烯对植物的生物效应研究在环境安全性评估中占有重要位置 | 第12-13页 |
1.3.2 石墨烯对低等植物的生物效应 | 第13-14页 |
1.3.3 石墨烯对高等植物的生物效应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13)C-骨架标记的氧化石墨烯在小麦中的生物积累和毒性研究 | 第16-32页 |
2.1 前言 | 第16-17页 |
2.2 实验材料和测试方法 | 第17-20页 |
2.2.1 制备~(13)C骨架标记的GO和未标记的GO | 第17-18页 |
2.2.2 植物培养方法 | 第18-19页 |
2.2.3 ~(13)C-GO生物积累量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2.4 小麦植物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 第19-20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0-30页 |
2.3.1 ~(13)C标记的GO材料的表征 | 第20-21页 |
2.3.2 ~(13)C-GO在小麦中的生物积累量 | 第21-23页 |
2.3.3 GO对小麦的生物毒性 | 第23-26页 |
2.3.4 GO对小麦根部损伤测定 | 第26-30页 |
2.4 实验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不同含氧基团的石墨烯在豌豆植物中的迁移、分布、定量和生物毒性的对比研究 | 第32-49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3-36页 |
3.2.1 制备~(13)C骨架标记的GO和RGO | 第33-34页 |
3.2.2 制备未标记~(13)C骨架标记的GO和RGO | 第34页 |
3.2.3 ~(13)C-GO和~(13)C-RGO的生物富集量的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3.2.4 豌豆植物培养 | 第35页 |
3.2.5 豌豆植物生物毒性测试 | 第35页 |
3.2.6 豌豆植物组织氧化应激测定 | 第35-36页 |
3.2.7 豌豆植物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测试 | 第3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3.3.1 ~(13)C-GO和~(13)C-RGO在豌豆植株组织中的生物定量、分布和迁移分析 | 第36-37页 |
3.3.2 对比研究GO和RGO对豌豆植株的毒性差异 | 第37-48页 |
3.4 实验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在不同培养体系中生物毒性的差异研究 | 第49-66页 |
4.1 前言 | 第49-50页 |
4.2 实验材料制备与方法 | 第50-52页 |
4.2.1 GO的制备和表征 | 第50页 |
4.2.2 GO在蛭石中的滞留率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4.2.3 莜麦植物培养方法 | 第51页 |
4.2.4 莜麦植株生物毒性评估测试方法 | 第51-5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4.3.1 GO的表征 | 第52-53页 |
4.3.2 莜麦植株的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对比评估 | 第53-59页 |
4.3.3 莜麦根组织细胞形态的对比评估 | 第59-62页 |
4.3.4 莜麦根组织氧化损伤测定 | 第62-63页 |
4.3.5 GO在蛭石中滞留率的测定 | 第63-64页 |
4.4 实验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