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本论文符号说明 | 第13-14页 |
本论文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2 MIMO技术发展概述 | 第20-24页 |
1.2.1 单用户MIMO系统 | 第20-21页 |
1.2.2 多用户MIMO系统 | 第21-22页 |
1.2.3 多小区MIMO系统 | 第22-23页 |
1.2.4 大规模MIMO系统 | 第23页 |
1.2.5 分布式大规模MIMO | 第23-24页 |
1.3 OFDM技术概述 | 第24-25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现状 | 第25-26页 |
1.5 论文工作内容安排 | 第26-28页 |
第二章 5G试验平台概述 | 第28-38页 |
2.1 5G试验系统描述 | 第28-29页 |
2.2 上下行链路传输流程和参数 | 第29-33页 |
2.2.1 上行链路传输 | 第29-30页 |
2.2.2 下行链路传输过程 | 第30-31页 |
2.2.3 系统参数 | 第31-33页 |
2.3 参考信号 | 第33-34页 |
2.4 下行预编码技术 | 第34-35页 |
2.4.1 MRT预编码 | 第34-35页 |
2.4.2 ZF预编码 | 第35页 |
2.4.3 MMSE预编码 | 第35页 |
2.5 下行检测技术 | 第35-37页 |
2.5.1 匹配滤波检测 | 第36页 |
2.5.2 迫零检测 | 第36-37页 |
2.5.3 最小均方误差检测 | 第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大规模分布式MIMO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道容量 | 第38-52页 |
3.1 大规模分布式MIMO系统模型 | 第38-42页 |
3.1.1 不考虑时延差的模型 | 第38-39页 |
3.1.2 采样时延差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 下行链路信道容量分析 | 第42-46页 |
3.2.1 不考虑时延差的容量分析 | 第42-44页 |
3.2.2 考虑时延差的容量分析 | 第44-46页 |
3.3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46-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分布式协作传输系统中考虑时延差的预编码方案 | 第52-64页 |
4.1 两用户模型下考虑时延差的预编码方案 | 第52-54页 |
4.2 多用户考虑时延差的预编码方案 | 第54-59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54-56页 |
4.2.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预编码系数矫正方案 | 第56-59页 |
4.3 仿真及分析 | 第59-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5G试验系统软件实现 | 第64-80页 |
5.1 试验系统背景和配置 | 第64-66页 |
5.1.1 软件无线电介绍 | 第64-65页 |
5.1.2 程序配置说明 | 第65-66页 |
5.2 软件系统效率优化 | 第66-74页 |
5.2.1 使用MKL库 | 第67页 |
5.2.2 多核多线程并行计算 | 第67-69页 |
5.2.3 优化内存管理 | 第69-70页 |
5.2.4 缓存数据 | 第70-72页 |
5.2.5 减少线程同步 | 第72-74页 |
5.3 程序框图 | 第74-77页 |
5.4 硬件测试结果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0页 |
6.2 论文工作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