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生物学特性及DUS测试指南的研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黄栌属植物研究概况 | 第11-17页 |
| ·种质资源状况 | 第11-14页 |
| ·繁殖方面 | 第14-15页 |
| ·色素方面 | 第15-16页 |
| ·化学成分 | 第16页 |
| ·药用价值 | 第16-17页 |
| ·其它方面 | 第17页 |
| ·植物新品种保护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植物新品种保护概念 | 第17页 |
| ·植物新品种保护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 ·植物 DUS 测试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 ·DUS 测试概念 | 第20页 |
| ·DUS 测试内容 | 第20-21页 |
| ·DUS 测试方法 | 第21-22页 |
| ·DUS 测试意义 | 第22页 |
| ·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 ·研究依据、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 ·研究依据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黄栌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5-42页 |
| ·物候期研究 | 第25-29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5-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29-3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 ·小结 | 第32页 |
| ·植物色素的研究 | 第32-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我国黄栌品种资源调查研究 | 第42-51页 |
| ·调查的时间与地点 | 第42页 |
| ·调查时间 | 第42页 |
| ·调查地点 | 第42页 |
| ·调查方法 | 第42-43页 |
| ·调查结果 | 第43-50页 |
| ·黄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性状 | 第43-47页 |
| ·黄栌品种资源情况 | 第47-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黄栌新品种DUS 测试指南的制定 | 第51-60页 |
| ·黄栌新品种 DUS 测试指南的内容 | 第51-59页 |
| ·范围 | 第51页 |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第51页 |
| ·术语和定义 | 第51页 |
| ·DUS 测试技术要求 | 第51-53页 |
|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评价 | 第53页 |
| ·品种分组 | 第53-54页 |
| ·性状特征和相关符号说明 | 第54-55页 |
| ·黄栌品种性状特征 | 第55-57页 |
| ·性状特征表图解 | 第57-58页 |
| ·技术问卷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