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内外泵站发展综述第10-11页
        1.2.2 现有排涝泵站结构形式及研究进展第11-13页
    1.3 研究的意义第13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的研发第15-29页
    2.1 目标与基本原则第15-16页
        2.1.1 基本目标第15页
        2.1.2 安全性原则第15页
        2.1.3 高效率实用性原则第15-16页
        2.1.4 景观性原则第16页
        2.1.5 环保性原则第16页
    2.2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新型结构第16-26页
        2.2.1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的新型结构形式及技术方案第16-17页
        2.2.2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关键技术介绍第17-19页
        2.2.3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的施工流程第19-21页
        2.2.4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设计应用第21-22页
        2.2.5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与传统排涝泵站技术对比第22-24页
        2.2.6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与传统泵站施工对比第24-26页
    2.3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工作原理第26-27页
    2.4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的创新点及优势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有限元计算基本理论及材料本构模型第29-41页
    3.1 有限元计算基本理论第29-33页
        3.1.1 有限元静力分析基本理论第29-30页
        3.1.2 有限元动力分析基本理论第30-33页
    3.2 混凝土本构模型第33-38页
        3.2.1 线弹性本构模型第33页
        3.2.2 脆性开裂本构模型第33-34页
        3.2.3 弥散开裂本构模型第34页
        3.2.4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第34-38页
    3.3 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第38-40页
        3.3.1 线弹性模型第38-39页
        3.3.2 Mohr-Coulum模型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静力特性分析第41-57页
    4.1 非线性问题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第41-43页
    4.2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条件第43-47页
        4.2.1 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第43-44页
        4.2.2 边界条件第44-45页
        4.2.3 地应力平衡第45页
        4.2.4 计算基本参数第45-47页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7-55页
        4.3.1 设计工况第47-50页
        4.3.2 校核工况第50-53页
        4.3.3 低水位工况第53-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隐形快速施工排涝泵站动力特性分析第57-71页
    5.1 模态计算与分析第57-62页
        5.1.1 模态分析简介第57-58页
        5.1.2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第58-62页
    5.2 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第62-70页
        5.2.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第62-63页
        5.2.2 地震波输入及计算条件第63-64页
        5.2.3 泵站加速度响应分析第64-65页
        5.2.4 泵站应力响应分析第65-67页
        5.2.5 泵站混凝土结构塑性损伤分析第67-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5页
    6.1 结论第71-72页
    6.2 展望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发行担保债券的动因与增信效果研究
下一篇:80年代以来国产纪录片视听语言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