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预制T形梁吊装过程的侧向受力性能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7页 |
1.2 T梁侧弯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T形梁侧弯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T形梁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1-33页 |
2.1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1.1 弹性理论 | 第21-22页 |
2.1.2 有限元法的应用步骤 | 第22-23页 |
2.1.3 有限元方法的分析步骤 | 第23-24页 |
2.2 有限元非线性本构关系 | 第24-28页 |
2.2.1 混凝土裂缝模型 | 第24-26页 |
2.2.2 混凝土总应变裂缝模型的受压模型 | 第26-28页 |
2.2.3 混凝土总应变裂缝模型的受拉模型 | 第28页 |
2.2.4 预应力钢筋的本构模型 | 第28页 |
2.3 迭代方法及收敛条件 | 第28-29页 |
2.3.1 迭代方法 | 第28-29页 |
2.3.2 收敛标准 | 第29页 |
2.4 桥梁结构稳定基本理论 | 第29-32页 |
2.4.1 构件稳定的基本概念 | 第29-30页 |
2.4.2 桥梁结构的两类稳定问题 | 第30-31页 |
2.4.3 桥梁结构稳定的分析方法及判别标准 | 第31-32页 |
2.4.3.1 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 | 第31页 |
2.4.3.2 稳定安全系数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T形梁侧弯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6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3-35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5-39页 |
3.2.1 网格划分 | 第35-36页 |
3.2.2 钢筋单元模拟 | 第36-38页 |
3.2.3 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3.3 T形梁侧向弯曲的工况分析 | 第39-54页 |
3.3.1 工况1: 预应力钢筋平弯对侧弯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2 工况2: 管道偏差对侧弯的影响 | 第42-46页 |
3.3.3 工况3: 风荷载对侧弯的影响 | 第46-50页 |
3.3.4 工况4: 偏转对侧弯的影响 | 第50-54页 |
3.4 T形梁侧弯组合分析 | 第54-62页 |
3.4.1 组合一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3.4.2 组合二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8-62页 |
3.5 T形梁对应的最不利工况 | 第62-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T形梁侧弯的非线性及稳定分析 | 第65-75页 |
4.1 T形梁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65-67页 |
4.1.1 定义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65-66页 |
4.1.2 定义钢筋本构模型 | 第66-67页 |
4.1.3 定义迭代步骤 | 第67页 |
4.2 组合一T形梁非线性受力分析 | 第67-69页 |
4.2.1 组合一裂缝的发展情况 | 第67-68页 |
4.2.2 组合一侧向变形的发展 | 第68-69页 |
4.3 组合二T形梁非线性受力分析 | 第69-71页 |
4.3.1 组合二裂缝的发展情况 | 第69-70页 |
4.3.2 组合二侧向变形的发展 | 第70-71页 |
4.4 T形梁侧向稳定的线性屈曲分析 | 第71-75页 |
4.4.1 线性屈曲分析组合 | 第71-72页 |
4.4.2 线性屈曲结果及分析 | 第72-75页 |
第五章 T形梁吊装施工侧弯控制方法 | 第75-81页 |
5.1 T形梁侧弯分析 | 第75-76页 |
5.2 防止中梁侧向弯曲变形的方法 | 第76-77页 |
5.2.1 体系组成和理论基础 | 第76-77页 |
5.2.2 控制要素和实现方法 | 第77页 |
5.3 防止边梁侧向弯曲变形的方法 | 第77-81页 |
5.3.1 体系组成和理论基础 | 第77-78页 |
5.3.2 控制要素和实现方法 | 第78-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的发明专利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