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0-11页 |
1.2 纳米晶电催化剂的合成策略 | 第11-17页 |
1.2.1 液相化学还原法 | 第12-14页 |
1.2.2 水热法和溶剂热法 | 第14-15页 |
1.2.3 静电置换法 | 第15-16页 |
1.2.4 晶种生长法 | 第16-17页 |
1.3 影响纳米晶电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7-21页 |
1.3.1 纳米晶形貌 | 第17-18页 |
1.3.2 纳米晶组份 | 第18-20页 |
1.3.3 纳米晶相结构 | 第20-21页 |
1.4 电催化剂载体 | 第21-24页 |
1.4.1 石墨烯 | 第22-23页 |
1.4.2 功能化石墨烯 | 第23-24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立项依据 | 第24-26页 |
第2章 可控合成花状CuPt_3纳米晶及其电催化氧还原和氧化甲醇性能研究 | 第26-43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2.2.2 样品的合成方法 | 第28页 |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4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2.3.1 CuPt_3 NCs的组份和微结构 | 第30-33页 |
2.3.2 合成参数对花状CuPt_3 NCs形貌的影响 | 第33-37页 |
2.4 花状CuPt_3 NCs生长机理讨论 | 第37-38页 |
2.5 花状CuPt_3 NCs电催化性能 | 第38-41页 |
2.5.1 花状CuPt_3 NCs的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性能 | 第38-40页 |
2.5.2 花状CuPt_3NCS的电催化氧化甲醇性能 | 第40-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可控合成G-Cu_xPd_y纳米复合物及其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43-64页 |
3.1 引言 | 第43-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5-46页 |
3.2.2 样品的制备 | 第46-47页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4 样品表征与测试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3.3.1 Cu_3Pd NCs的组份和微结构表征 | 第48-51页 |
3.3.2 合成参数对Cu-Pd NCs的影响 | 第51-57页 |
3.4 G-Cu_xPd_y NCPs的电化学阻抗光谱 | 第57-58页 |
3.5 G-Cu_xPd_y NCPs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 第58-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可控合成N-doped G-Cu_xAu_yPd_z纳米复合物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 第64-80页 |
4.1 引言 | 第64-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4.2.2 样品的制备 | 第66-67页 |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67页 |
4.2.4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第67-6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4.3.1 Cu_3AuPd NCs的组份和结构表征 | 第68-70页 |
4.3.2 N-doped G的结构表征 | 第70-72页 |
4.3.3 合成参数对Cu_xAu_yPd_z NCs的影响 | 第72-75页 |
4.4 N-doped G-Cu_xAu_yPd_zNCPs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 第75-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