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地下车库火灾案例 | 第13-14页 |
1.1.3 地下车库火灾特性 | 第14-16页 |
1.1.4 细水雾灭火系统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轰燃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2.2 细水雾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2.3 细水雾抑制轰燃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火灾发展与防控理论基础 | 第20-32页 |
2.1 火灾的基本发展过程 | 第20-22页 |
2.1.1 火灾发展初期 | 第20-21页 |
2.1.2 火灾的充分发展阶段 | 第21页 |
2.1.3 火灾的减弱阶段 | 第21-22页 |
2.2 火灾的烟气流动 | 第22-23页 |
2.2.1 烟气羽流 | 第22页 |
2.2.2 顶棚射流与稳定射流 | 第22-23页 |
2.3 细水雾灭火系统及灭火机理 | 第23-24页 |
2.4 火灾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4.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2.4.2 燃烧模型理论 | 第25-26页 |
2.4.3 热辐射模型 | 第26-27页 |
2.5 细水雾模型 | 第27-32页 |
2.5.1 细水雾动作模型 | 第27页 |
2.5.2 雾滴的尺寸分布及运动轨迹 | 第27-28页 |
2.5.3 细水雾对火灾热辐射的衰减效应 | 第28-29页 |
2.5.4 灭火模型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基于FDS的火灾轰燃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32-42页 |
3.1 火灾实验室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1.1 火灾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32页 |
3.1.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3.2 模拟现象分析 | 第33-35页 |
3.3 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35-40页 |
3.3.1 温度空间分布验证 | 第35-37页 |
3.3.2 材料表面温度变化验证 | 第37-39页 |
3.3.3 各烟气层温度验证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机械通风对地下车库火灾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 第42-62页 |
4.1 地下车库火灾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4.1.1 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42页 |
4.1.2 围护结构的设置 | 第42-43页 |
4.1.3 火源功率的设定 | 第43-44页 |
4.1.4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4页 |
4.1.5 网格和计算域的选择 | 第44-45页 |
4.1.6 测点的布置 | 第45-46页 |
4.2 机械排烟作用下地下车库火灾温度场 | 第46-61页 |
4.2.1 热释放速率的分析 | 第47-49页 |
4.2.2 烟气层平均温度的分析 | 第49-51页 |
4.2.3 测点的平均温度的分析 | 第51-53页 |
4.2.4 等温面的划分 | 第53-57页 |
4.2.5 空间温度分布 | 第57-59页 |
4.2.6 烟气发展等温图 | 第59-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细水雾对地下车库火灾的抑制作用 | 第62-70页 |
5.1 细水雾抑制火灾分析 | 第64-68页 |
5.1.1 热释放速率分析 | 第64页 |
5.1.2 烟气层平均温度的分析 | 第64-66页 |
5.1.3 测点束平均温度分析 | 第66-68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