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分工视野下建筑设计机构转型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研究基础论述第13-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第13-14页
        1.1.2 市场细分与分工专业化第14-15页
    1.2 研究综述第15-23页
        1.2.1 研究视野——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第15-17页
        1.2.2 研究范围——建筑设计机构的历史发展第17-18页
        1.2.3 研究对象——建筑设计机构的竞争模式第18-20页
        1.2.4 研究主体——建筑设计机构的运作机制第20-21页
        1.2.5 期待与展望第21-23页
    1.3 概念界定第23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5页
        1.4.1 研究目的第23-24页
        1.4.2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5-29页
        1.5.1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5.2 研究框架第27-29页
2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建筑设计机构第29-41页
    2.1 必要的“罪恶”:竞争剩余价值与分工第29-33页
        2.1.1 剩余价值的来源第29-30页
        2.1.2 分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第30-32页
        2.1.3 分工专业化的必然趋势第32-33页
    2.2 必然的“罪恶”:作为载体的建筑设计机构第33-35页
        2.2.1 建筑设计机构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位置第33-34页
        2.2.2 建筑设计机构对建筑行业的双重作用第34-35页
    2.3 “罪恶”之“罪”:分工专业化的两面性及对建筑设计机构的影响第35-38页
        2.3.1 分工专业化的两面性第35-36页
        2.3.2 分工专业化对建筑设计机构产生的影响第36-38页
    2.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38-41页
3 先行者之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和演变第41-57页
    3.1 战后的繁荣:1945s后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与演变第41-46页
        3.1.1 时代背景与历史状况第41-42页
        3.1.2 快速扩张的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第42-43页
        3.1.3 传统模式中的运作机制: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第43-46页
    3.2 积极的变革:1970s后建筑设计机构的调整与转型第46-51页
        3.2.1 时代背景与历史状况第46-48页
        3.2.2 专业分工的强化与建筑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第48页
        3.2.3 新模式中的运作机制:HOK事务所第48-51页
    3.3 多元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设计机构的现状分析第51-53页
        3.3.1 完善的构成模式第51-52页
        3.3.2 多元的产权制度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53-57页
4 “计划”到“市场”:历史转换中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与分化第57-83页
    4.1 “抓经济促生产”:1950s—1980s计划经济下的综合设计院第57-62页
        4.1.1 时代背景与历史状况第57-58页
        4.1.2 建筑设计市场:国家统一计划下的社会需求第58-59页
        4.1.3 建筑设计机构:传统综合设计院模式的形成第59-62页
    4.2 “摸着石头过河”:1980s—2000s市场竞争下的公私双轨并行第62-67页
        4.2.1 时代背景与历史状况第62页
        4.2.2 建筑设计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市场需求第62-64页
        4.2.3 建筑设计机构:注册建筑师制度带来的公私并行第64-67页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00s—2010s全球背景下的多元模式探索第67-77页
        4.3.1 时代背景与历史状况第67页
        4.3.2 建筑设计市场: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效应第67-68页
        4.3.3 建筑设计机构:多元化设计模式的探索第68-71页
        4.3.4 建筑设计机构的定量分析第71-77页
    4.4 建筑设计机构发展与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第77-80页
        4.4.1 生产力:规模与技术水平第78-79页
        4.4.2 生产关系:所有制性质与行业政策第79页
        4.4.3 生产方式:“计划”到“市场”中的分工专业化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第80-83页
5 “大”与“小”:市场竞争中建筑设计机构的构成与机制第83-131页
    5.1 建筑设计机构的竞争模式与构成第83-88页
        5.1.1 建筑设计机构的竞争模式分析第83-87页
        5.1.2 建筑设计机构的构成与分类第87-88页
    5.2 “组织化公司”运作机制的分析第88-111页
        5.2.1 国营大院:传统与非传统第88-96页
        5.2.2 民营公司:商业与非商业第96-101页
        5.2.3 甲方设计院:设计与非设计第101-107页
        5.2.4 小结:“组织化公司”运作机制的一般性模式第107-111页
    5.3 “建筑师事务所”运作机制的分析第111-122页
        5.3.1 专业型建筑师事务所:专业与非专业第111-116页
        5.3.2 研究型建筑师事务所:日常与非日常第116-121页
        5.3.3 小结:“建筑师事务所”运作机制的一般性模式第121-122页
    5.4 “组织化公司”与“建筑师事务所”运作机制的比较分析第122-129页
        5.4.1 规模形态与组织形式:机构的组织结构第123-124页
        5.4.2 专业分工与生产效率:机构的生产体制第124-126页
        5.4.3 工具理性与创作自由:机构中的建筑师与作品第126-129页
    5.5 本章小结与讨论:分工专业化对建筑设计机构机制的影响第129-131页
6 结论与展望:建筑设计机构的转型与未来第131-143页
    6.1 对比:西方的经验第131-133页
        6.1.1 规模较大的公司第132页
        6.1.2 规模较小的事务所第132-133页
    6.2 总结:建筑设计机构传统范式转型的可能路径第133-140页
        6.2.1 “组织化公司”的分析与判断:规模化发展第135-137页
        6.2.2 “建筑师事务所”的分析与判断:专精化发展第137-140页
    6.3 讨论:建筑设计机构转型对建筑创作的影响第140-141页
        6.3.1 “主流建筑”的工具理性第140页
        6.3.2 “非主流建筑”的创作自由第140-141页
    6.4 不足与展望第141-143页
        6.4.1 其他学科的知识背景不足第141页
        6.4.2 实例资料全面性不足第141页
        6.4.3 下一阶段的展望第141-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9页
附录第149-160页
    A 建筑设计机构历史大事件年表第149-152页
    B 主要调研对象第152-153页
    C 访谈内容纪要第153-159页
    D 建筑师职业状态的调研问卷第159-160页
    E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和实践经历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双向评选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承包商视角下建设工程综合评标竞争规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