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7-3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7-23页 |
1.1.1 现象与问题 | 第17-20页 |
1.1.2 理论与实践 | 第20-23页 |
1.2 研究对象、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3 概念辨析与相关内涵 | 第23-29页 |
1.3.1 工业遗产和工业建筑遗产 | 第23-25页 |
1.3.2 工业遗存和小微型工业遗存 | 第25-27页 |
1.3.3 街区激活与街区活力 | 第27-29页 |
1.4 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29-36页 |
1.4.1 相关基础理论综述 | 第29-31页 |
1.4.2 工业遗存、工业遗产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34页 |
1.4.3 旧城更新与街区激活相关研究综述 | 第34-3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36页 |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36-39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6-38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38-39页 |
2 对象概述:小微型工业遗存的内涵与特征 | 第39-55页 |
2.1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内涵分析 | 第39-45页 |
2.1.1 工业遗存的价值分级理论 | 第39-40页 |
2.1.2 工业遗存的规模分类理论 | 第40-41页 |
2.1.3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界定 | 第41-45页 |
2.2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类型分析 | 第45-48页 |
2.2.1 独立型 | 第46-47页 |
2.2.2 组合型 | 第47页 |
2.2.3 街区型 | 第47-48页 |
2.3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特征与价值 | 第48-54页 |
2.3.1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特征 | 第48-52页 |
2.3.2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价值 | 第52-54页 |
2.4 小结 | 第54-55页 |
3 现象分析:旧城区小微型工业遗存的现状与利用 | 第55-97页 |
3.1 国内外工业遗存现状利用对比研究 | 第55-69页 |
3.1.1 国内工业遗存的现状利用 | 第55-64页 |
3.1.2 国外工业遗存的现状利用 | 第64-68页 |
3.1.3 对比总结 | 第68-69页 |
3.2 独立型小微型工业遗存再利用及街区激活 | 第69-75页 |
3.2.1 独立型小微型工业遗存典型案例 | 第69-72页 |
3.2.2 国外相关案例的对比 | 第72-75页 |
3.3 组合型小微型工业遗存再利用及街区激活 | 第75-87页 |
3.3.1 组合型小微型工业遗存典型案例 | 第75-82页 |
3.3.2 国外相关案例的对比 | 第82-87页 |
3.4 街区型小微型工业遗存再利用及街区激活 | 第87-95页 |
3.4.1 街区型小微型工业遗存典型案例 | 第87-91页 |
3.4.2 国外相关案例的对比 | 第91-95页 |
3.5 小结 | 第95-97页 |
4 活力评价:基于使用者的活力评价指标选取与构建 | 第97-125页 |
4.1 活力评价的构建原则 | 第97-98页 |
4.2 活力评价的初步构建 | 第98-105页 |
4.3 活力评价指标筛选与权重分析 | 第105-122页 |
4.3.1 问卷调查 | 第105-107页 |
4.3.2 数据分析 | 第107-110页 |
4.3.3 指标筛选 | 第110-114页 |
4.3.4 权重分析 | 第114-122页 |
4.4 活力评价综合评估与评价标准 | 第122-123页 |
4.4.1 活力评价的综合评估 | 第122页 |
4.4.2 活力评价的评价标准 | 第122-123页 |
4.5 小结 | 第123-125页 |
5 案例解析:重庆“北仓文创街区”的发展过程及解析 | 第125-177页 |
5.1 案例选取的缘由 | 第125页 |
5.2 历史上的“重庆江北纺织仓库” | 第125-127页 |
5.3 “北仓文创街区”的前期状况 | 第127-131页 |
5.3.1 区位条件 | 第127-130页 |
5.3.2 问题矛盾 | 第130-131页 |
5.4 “北仓文创街区”的活化过程 | 第131-147页 |
5.4.1 场地选择 | 第131-134页 |
5.4.2 策划定位 | 第134-136页 |
5.4.3 过程改造 | 第136-138页 |
5.4.4 开发运营 | 第138-145页 |
5.4.5 分析总结 | 第145-147页 |
5.5 “北仓文创街区”的活力评价与分析 | 第147-168页 |
5.5.1 研究范围确定 | 第147-148页 |
5.5.2 活力外在表征 | 第148-160页 |
5.5.3 活力影响因素 | 第160-168页 |
5.6 “北仓文创街区”的评价结果与优化 | 第168-175页 |
5.6.1 评价结果分析 | 第168-174页 |
5.6.2 优化设计建议 | 第174-175页 |
5.7 小结 | 第175-177页 |
6 策略建构:街区激活目标导向下的设计策略建构 | 第177-207页 |
6.1 策略建构原则 | 第177-178页 |
6.1.1 契合城市空间结构 | 第177-178页 |
6.1.2 传承历史文化记忆 | 第178页 |
6.1.3 满足公众利益述求 | 第178页 |
6.2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开发利用概述 | 第178-184页 |
6.2.1 前期策划 | 第179-180页 |
6.2.2 开发潜力 | 第180-181页 |
6.2.3 利用模式 | 第181-184页 |
6.3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设计策略 | 第184-204页 |
6.3.1 适度引入商业、完善配套服务 | 第184-186页 |
6.3.2 更新建筑空间、延续历史文化 | 第186-192页 |
6.3.3 功能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引导 | 第192-195页 |
6.3.4 交通梳理整合、高效便捷衔接 | 第195-198页 |
6.3.5 保障空间安全、体现人文关怀 | 第198-200页 |
6.3.6 提升景观环境、实现持续发展 | 第200-204页 |
6.4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技术困境与实施建议 | 第204-206页 |
6.4.1 社会经济层面 | 第204页 |
6.4.2 政策法规层面 | 第204页 |
6.4.3 城市空间层面 | 第204-205页 |
6.4.4 建筑空间层面 | 第205页 |
6.4.5 小微型工业遗存的实施建议 | 第205-206页 |
6.5 小结 | 第206-207页 |
7 结语 | 第207-209页 |
7.1 主要成果 | 第207-208页 |
7.2 研究创新 | 第208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208-209页 |
致谢 | 第209-21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1-217页 |
附录 | 第217-228页 |
A.国内外部分小微型工业遗存项目一览表 | 第217-221页 |
B.工业遗存再利用及街区活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221-225页 |
C.重庆北仓文创街区及周边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第225-227页 |
D.重庆北仓文创街区及周边现场访谈记录表 | 第227-228页 |
E.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2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