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1.4.1 FMEA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1.4.2 焦虑的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30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2.1.1 样本的纳入标准 | 第17页 |
2.1.2 样本的排除标准 | 第17页 |
2.1.3 样本量计算及分组 | 第17-18页 |
2.1.4 抽样方法 | 第18页 |
2.1.5 伦理原则 | 第18页 |
2.2 调查工具 | 第18-19页 |
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18页 |
2.2.2 状态焦虑量表 | 第18-19页 |
2.2.3 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 | 第19页 |
2.2.4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 第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8页 |
2.3.1 现况调查 | 第20页 |
2.3.2 成立FMEA小组 | 第20-22页 |
2.3.3 流程梳理并分析 | 第22-23页 |
2.3.4 计算风险优先指数 | 第23-24页 |
2.3.5 优先次序排列,确定优先整改的失效模式 | 第24页 |
2.3.6 制定对策 | 第24-27页 |
2.3.7 对策实施 | 第27-28页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2.5 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0-41页 |
3.1 第一阶段患儿及患儿父母情况 | 第30-31页 |
3.1.1 患儿父母焦虑情况 | 第30-31页 |
3.1.2 患儿父母血压、心率情况 | 第31页 |
3.1.3 患儿父母满意度情况 | 第31页 |
3.2 第一阶段FMEA失效原因及相应风险指数和优先排序情况 | 第31-33页 |
3.3 第二阶段患儿及患儿父母情况 | 第33-34页 |
3.3.1 患儿父母焦虑情况 | 第33页 |
3.3.2 患儿父母血压、心率情况 | 第33-34页 |
3.3.3 患儿父母满意度情况 | 第34页 |
3.4 第二阶段FMEA失效原因及相应风险指数情况 | 第34页 |
3.5 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比较 | 第34-38页 |
3.5.1 两组患儿及患儿父母的基线资料比较 | 第34-37页 |
3.5.2 两组患儿父母手术期间的焦虑比较 | 第37页 |
3.5.3 两组患儿父母手术期间的血压、心率比较 | 第37-38页 |
3.5.4 两组患儿父母满意度的比较 | 第38页 |
3.6 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不同原因导致失效模式的RPN值比较 | 第38-40页 |
3.7 改进后的围手术期工作流程 | 第40-4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1-47页 |
4.1 手术患儿父母焦虑现状 | 第41页 |
4.2 FMEA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父母的焦虑缓解效果 | 第41-45页 |
4.2.1 FMEA的科学性和可借鉴性 | 第41-43页 |
4.2.2 加强术前访视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父母的焦虑缓解效果 | 第43页 |
4.2.3 陪同麻醉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父母的焦虑缓解效果 | 第43-44页 |
4.2.4 即时通报手术信息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父母的焦虑缓解效果 | 第44页 |
4.2.5 改善环境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父母的焦虑缓解效果 | 第44页 |
4.2.6 分散注意力对学龄前手术患儿父母的焦虑缓解效果 | 第44-45页 |
4.3 FMEA实施的心得体会 | 第45-46页 |
4.3.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特点 | 第45页 |
4.3.2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4.4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46-47页 |
4.4.1 不足:未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46页 |
4.4.2 展望:加入质性研究内容有望进一步完善工作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