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其与小菜蛾互作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写和符号清单第14-15页
1 文献综述第15-24页
    1.1 小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措施第15-17页
        1.1.1 形态特征第15页
        1.1.2 生活史及习性第15页
        1.1.3 小菜蛾的发生及危害特点第15-16页
        1.1.4 小菜蛾的防控措施第16-17页
    1.2 球孢白僵菌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球孢白僵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7-18页
        1.2.2 球孢白僵菌的安全性第18页
        1.2.3 球孢白僵菌的致病性第18-19页
        1.2.4 温度和湿度对球孢白僵菌的致病性影响第19页
    1.3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机理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9-22页
        1.3.1 昆虫病原真菌对昆虫致病机理第19-21页
        1.3.2 昆虫病原真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1-22页
    1.4 昆虫对病原真菌的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2-24页
        1.4.1 昆虫对病原真菌的免疫反应机制第22-23页
        1.4.2 昆虫对病原真菌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3-24页
2 引言第24-26页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2.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2.3 技术路线图第25-26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6-40页
    3.1 供试菌株和昆虫第26-30页
        3.1.1 供试菌株第26-27页
        3.1.2 供试昆虫第27-29页
        3.1.3 培养基第29页
        3.1.4 试验仪器第29-30页
    3.2 试验方法第30-40页
        3.2.1 供试菌株培养第30页
        3.2.2 孢子悬浮液制备第30-31页
        3.2.3 同浓度条件下高致病力菌株的初步筛选第31-32页
        3.2.4 球孢白僵菌与小菜蛾互作相关基因转录组分析第32-4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0-57页
    4.1 小菜蛾的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及全周期与温度的关系第40页
    4.2 室内致病力测定第40-43页
        4.2.1 感染菌株的症状第40-41页
        4.2.2 相同浓度条件下高致病力菌株的初步筛选第41页
        4.2.3 不同浓度条件下高毒力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第41-42页
        4.2.4 高毒力菌株在不同温度下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毒力测定.第42-43页
    4.3 侵染小菜蛾48h的球孢白僵菌转录组分析第43-50页
        4.3.1 数字基因表达谱文库第43页
        4.3.2 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43-44页
        4.3.3 差异基因的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第44-45页
        4.3.4 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45-47页
        4.3.5 差异表达基因中与侵染相关基因的分析第47-49页
        4.3.6 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第49-50页
    4.4 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小菜蛾幼虫免疫应答转录组分析第50-57页
        4.4.1 数字基因表达谱文库第50页
        4.4.2 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50-51页
        4.4.3 差异基因的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1-52页
        4.4.4 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2-54页
        4.4.5 差异表达基因中与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分析第54-56页
        4.4.6 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第56-57页
5 讨论第57-62页
    5.1 温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第57页
    5.2 小菜蛾高致病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第57页
    5.3 侵染小菜蛾48h的球孢白僵菌的相关基因分析第57-59页
    5.4 感染球孢球孢白僵菌48h的小菜蛾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分析第59-62页
6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个人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帮螺旋锚杆锚固作用分析
下一篇:煤基黄腐酸特征酸性基团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