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 肿瘤及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机制 | 第12-15页 |
·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 第12-15页 |
·肿瘤细胞的非程序性死亡 | 第15页 |
2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历史 | 第15页 |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 第15-16页 |
·抗肿瘤天然药物及其结构类似物 | 第16-17页 |
3 靛玉红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靛玉红简介 | 第18页 |
·靛玉红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机理 | 第18-20页 |
·靛玉红及其衍生物的抑瘤的分子学作用机制 | 第20-21页 |
4 课题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靛玉红类衍生物的筛选 | 第22-2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细胞株 | 第22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细胞培养 | 第23页 |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IC_(50)的测定 | 第23-2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4-27页 |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化合物的筛选 | 第24页 |
·7-AI-b对肿瘤细胞IC_(50)的测定结果 | 第24-26页 |
·7-AI-b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 第26-27页 |
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7-AI-B诱导A549细胞死亡机制 | 第28-4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细胞株 | 第2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8-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细胞培养 | 第30页 |
·用活细胞工作站长时间动态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 | 第30页 |
·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 | 第30页 |
·细胞内线粒体提取分离液的配制(分离细胞的线粒体和胞浆) | 第30-31页 |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 | 第31-32页 |
·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 | 第32-33页 |
·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 | 第33页 |
·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 | 第33-34页 |
·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第34页 |
·荧光素酶法测定细胞内ATP含量 | 第34页 |
·Fluo-3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 第34-35页 |
·MDC染色检测细胞内自噬小泡的形成 | 第35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3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5-41页 |
·7-AI-b诱导A549细胞凋亡 | 第35-38页 |
·7-AI-b诱导A549细胞内产生活性氧(ROS)增多 | 第38页 |
·7-AI-b诱导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 第38-40页 |
·7-AI-b诱导A549细胞ATP水平降低 | 第40页 |
·7-AI-b诱导A549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 第40-41页 |
·7-AI-b诱导A549细胞周期阻滞 | 第41页 |
·7-AI-b诱导细胞发生自噬 | 第4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四章 7-AI-B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 | 第44-5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实验动物 | 第44页 |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44页 |
·化合物及对照品的配制 | 第44-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接瘤 | 第45页 |
·实验分组 | 第45页 |
·实验小鼠的喂养 | 第45页 |
·制备样本,计算抑瘤率 | 第45-46页 |
·检测毒性指标 | 第46页 |
·氧化还原指标的测定 | 第46页 |
·小鼠肿瘤切片观察 | 第46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46-4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7-52页 |
·7-AI-b对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47页 |
·7-AI-b对小鼠Heps实体瘤的抑制作用 | 第47-48页 |
·7-AI-b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48-50页 |
·7-AI-b对荷瘤小鼠肝脏的影响 | 第50页 |
·7-AI-b对小鼠血清氧还指标的影响 | 第50-51页 |
·7-AI-b对小鼠肿瘤组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3-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