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9-30页 |
1.1 生物技术在食品科学发展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 生物技术在番茄改良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3 果实的生长发育简介 | 第20-22页 |
1.4 蛋白泛素化的机制和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5页 |
1.4.1 蛋白泛素化的过程 | 第22-23页 |
1.4.2 泛素系统相关酶的研究 | 第23-25页 |
1.4.3 泛素化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5页 |
1.5 SINA蛋白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1.6 植物的抗病系统 | 第26-28页 |
1.7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57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3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2.1.2 主要试剂、耗材 | 第30-31页 |
2.1.3 质粒材料 | 第31-32页 |
2.1.4 实验所有菌株 | 第32页 |
2.1.5 实验所用引物 | 第32-34页 |
2.1.6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2.2 常用试剂、缓冲液的配制 | 第35-3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8-57页 |
2.3.1 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 | 第38页 |
2.3.2 植物RNA提取和反转录合成cDNA | 第38-39页 |
2.3.3 定量PCR | 第39-40页 |
2.3.4 分子克隆步骤 | 第40-43页 |
2.3.5 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3-44页 |
2.3.6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4-45页 |
2.3.7 大肠杆菌重组蛋白表达、提取与纯化、脱盐与浓缩 | 第45-46页 |
2.3.8 体外泛素化分析 | 第46-47页 |
2.3.9 农杆菌介导烟草瞬时表达系统 | 第47-48页 |
2.3.10 烟草表达样品的蛋白提取 | 第48页 |
2.3.11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 | 第48-50页 |
2.3.12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 | 第50-51页 |
2.3.1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 | 第51页 |
2.3.14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51-54页 |
2.3.15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silencing,VIGS) | 第54页 |
2.3.16 农杆菌转化法培育转基因番茄植株 | 第54-55页 |
2.3.17 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95页 |
3.1 番茄SlSINA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64页 |
3.1.1 生物信息学简介 | 第57页 |
3.1.2 分析步骤 | 第57-58页 |
3.1.3 结果与结论 | 第58-64页 |
3.2 SlSINA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64-65页 |
3.2.1 SINA表达水平的研究现状 | 第64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64页 |
3.2.3 结果与结论 | 第64-65页 |
3.3 SlSINA蛋白是具有泛素活性的E3连接酶 | 第65-67页 |
3.3.1 SINA E3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65-66页 |
3.3.2 实验过程 | 第66页 |
3.3.3 结果与结论 | 第66-67页 |
3.4 SlSINA泛素活性需要完整的RING-domain | 第67-68页 |
3.4.1 E3活性的背景介绍 | 第67页 |
3.4.2 实验过程 | 第67-68页 |
3.4.3 结果与结论 | 第68页 |
3.5 SlSINA蛋白在泛素化过程中对E2的特异性选择 | 第68-71页 |
3.5.1 E2-E3结合简介 | 第68-69页 |
3.5.2 实验过程 | 第69-70页 |
3.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1页 |
3.6 SlSINA的RING结构域突变体不具有显性抑制特性 | 第71-74页 |
3.6.1 背景介绍 | 第71-72页 |
3.6.2 实验设计 | 第72页 |
3.6.3 结果与讨论 | 第72-74页 |
3.7 SlSINA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74-76页 |
3.7.1 SINA亚细胞研究进展 | 第74页 |
3.7.2 实验过程 | 第74-75页 |
3.7.3 结果与结论 | 第75-76页 |
3.8 SlSINA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76-78页 |
3.8.1 背景介绍 | 第76页 |
3.8.2 实验过程 | 第76-77页 |
3.8.3 结果与讨论 | 第77-78页 |
3.9 SlSINA4引起植物细胞死亡 | 第78-79页 |
3.9.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3.9.2 实验过程 | 第78-79页 |
3.9.3 结果与讨论 | 第79页 |
3.10 SlSINA4引起的细胞死亡与SGT1有关 | 第79-81页 |
3.10.1 植物细胞死亡简介 | 第79-80页 |
3.10.2 实验过程 | 第80页 |
3.10.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1页 |
3.11 SlSINA1、2、3、5、6在防御反应中具有负调控的作用 | 第81-83页 |
3.11.1 植物防御反应简介 | 第81-82页 |
3.11.2 实验过程 | 第82页 |
3.11.3 结果与讨论 | 第82-83页 |
3.12 SlSINA4可以降解番茄NAC转录因子SlNAC4 | 第83-87页 |
3.12.1 NAC转录因子简介 | 第83-84页 |
3.12.2 实验过程 | 第84-85页 |
3.12.3 结果与讨论 | 第85-87页 |
3.13 SlNAC4的过表达引起多种性状的改变 | 第87-89页 |
3.13.1 番茄中NAC研究现状 | 第87-88页 |
3.13.2 实验过程 | 第88页 |
3.13.3 结果与讨论 | 第88-89页 |
3.14 过表达SlSINA2导致番茄叶片发黄,植株生长迟缓 | 第89-92页 |
3.14.1 植物SINA转基因的研究 | 第89页 |
3.14.2 实验过程 | 第89-90页 |
3.14.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2页 |
3.15 SlSINA5在番茄花的发育中发挥作用 | 第92-95页 |
3.15.1 番茄花器官概述 | 第92-93页 |
3.15.2 实验过程 | 第93页 |
3.15.3 结果与讨论 | 第93-9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95-9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