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光泵浦氩气亚稳态激光器 | 第11页 |
1.2 国外Ar放电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1.2.1 裸金属电极放电 | 第12-14页 |
1.2.2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 第14-16页 |
1.3 国内Ar放电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3.1 裸金属电极放电 | 第16-17页 |
1.3.2 介质阻挡放电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实验装置与检测方法 | 第20-30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0-21页 |
2.2 放电原理 | 第21-22页 |
2.3 放电检测 | 第22-29页 |
2.3.1 转动温度 | 第22-24页 |
2.3.2 电子温度 | 第24-26页 |
2.3.3 电子密度 | 第26-27页 |
2.3.4 Ar 1s_5粒子数密度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气体静态放电 | 第30-49页 |
3.1 裸金属电极放电 | 第30-40页 |
3.1.1 放电室漏率 | 第30-31页 |
3.1.2 辉光放电电压 | 第31-32页 |
3.1.3 转动温度 | 第32-34页 |
3.1.4 电子温度 | 第34-35页 |
3.1.5 电子密度 | 第35-37页 |
3.1.6 Ar 1s_5粒子数密度 | 第37-40页 |
3.2 介质阻挡放电 | 第40-48页 |
3.2.1 放电电压 | 第41-42页 |
3.2.2 转动温度 | 第42-43页 |
3.2.3 电子温度 | 第43-45页 |
3.2.4 电子密度 | 第45-46页 |
3.2.5 Ar1s_5粒子数密度 | 第46-48页 |
3.3 小结 | 第48-49页 |
4 气体流动放电 | 第49-67页 |
4.1 实验装置的改进 | 第49页 |
4.2 气压对气体流动放电的影响 | 第49-55页 |
4.2.1 放电电压 | 第50页 |
4.2.2 转动温度 | 第50-52页 |
4.2.3 电子温度 | 第52-53页 |
4.2.4 电子密度 | 第53-54页 |
4.2.5 Ar 1s_5粒子数密度 | 第54-55页 |
4.3 气体流量和配比对放电的影响 | 第55-59页 |
4.3.1 放电电压 | 第55-56页 |
4.3.2 转动温度 | 第56-57页 |
4.3.3 电子温度 | 第57页 |
4.3.4 电子密度 | 第57-58页 |
4.3.5 Ar 1s_5粒子数密度 | 第58-59页 |
4.4 长时间连续放电的光谱观测 | 第59-66页 |
4.4.1 静态放电光谱随时间的变化 | 第60-62页 |
4.4.2 流动放电光谱随时间的变化 | 第62-66页 |
4.5 小结 | 第66-6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