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行为量化分析的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S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6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1.2.1 研究目的第16页
        1.2.2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3 相关概念解析第18-21页
        1.3.1 行为第18-20页
        1.3.2 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第20-21页
    1.4 研究对象和范围第21-22页
        1.4.1 研究对象第21-22页
        1.4.2 研究范围第22页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22-25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5.2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二章 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第25-39页
    2.1 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第25-30页
        2.1.1 西方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第25-27页
        2.1.2 中国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第27-30页
    2.2 街道定性研究的相关理论第30-32页
        2.2.1 城市设计理论第30-32页
        2.2.2 场所论第32页
    2.3 街道定量研究第32-38页
        2.3.1 基于心理感知的空间变量量化分析第33-37页
        2.3.2 基于行为活动的空间变量量化分析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行为量化分析第39-73页
    3.1 研究样本第39-42页
    3.2 研究设计第42-60页
        3.2.1 研究变量及变量测量第42-43页
        3.2.2 步行逗留活动第43-44页
        3.2.3 空间界面形式分类第44-45页
        3.2.4 其他影响因素控制第45页
        3.2.5 调研方法与程序第45-49页
        3.2.6 调研结果第49-60页
    3.3 数据分析第60-72页
        3.3.1 多元回归线性分析第60-61页
        3.3.2 各项活动与空间界面变量关系第61-66页
        3.3.3 空间变量适宜值第66-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商业性街道空间形态指标构建第73-88页
    4.1 指标构建原则第73-76页
        4.1.1 整体性原则第73页
        4.1.2 连续性原则第73-74页
        4.1.3 多样性原则第74-75页
        4.1.4 地域性原则第75-76页
        4.1.5 人性化原则第76页
    4.2 商业性街区空间形态指标构建第76-87页
        4.2.1 商业街区建筑密度第77-80页
        4.2.2 商业性街道贴线率第80-81页
        4.2.3 商业性街道宽高比第81-82页
        4.2.4 街道人行道宽度第82-85页
        4.2.5 街道人行道长度第85页
        4.2.6 街道高差第85页
        4.2.7 街道界面透明度第85-86页
        4.2.8 街道店面密度第86-87页
    4.3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基于空间形态指标的商业性街道设计导则第88-104页
    5.1 指标构建下的概念方案设计第88-96页
        5.1.1 合理的商业街区尺度划定第89页
        5.1.2 保持适宜的建筑密度与街道贴线率第89-92页
        5.1.3 采取多功能商业业态,合适的街段店面密度第92页
        5.1.4 形成丰富的商业空间界面形态第92-96页
    5.2 案例评析第96-103页
        5.2.1 项目背景第96页
        5.2.2 更新改造策略第96-103页
    5.3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结语第104-107页
    1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第104-105页
    2 研究创新点第105-106页
    3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附录1 广州商业性街道满意度调查问卷第114-115页
附录2 国内外40个商业街区肌理一览表第115-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采样测量技术的多功能电参量测试仪设计
下一篇:历史街区场景特色及构成的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