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光伏组件局部阴影下热斑效应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局部阴影下旁路二极管结构对输出特性影响及热斑现象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最大功率点追踪研究现状第12页
        1.2.4 光伏阵列结构优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6页
第二章 光伏电池数学建模及其输出特性第16-26页
    2.1 光伏电池等效模型第16-17页
    2.2 光伏电池工程建模第17-19页
    2.3 输出特性第19-24页
        2.3.1 不同光照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第19-20页
        2.3.2 不同温度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第20-21页
        2.3.3 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第21-23页
        2.3.4 串联支路输出特性过程分析第23-24页
    2.4 局部阴影对光伏电池的危害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重构结构最大功率点追踪第26-36页
    3.1 不同阵列结构对输出特性影响第26-30页
    3.2 基于模糊控制的重构结构最大功率点追踪第30-34页
        3.2.1 模糊化第30页
        3.2.2 模糊规则推理第30-32页
        3.2.3 解模糊化第32页
        3.2.4 重构阵列最大功率点追踪第32-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优化算法及优化结果分析第36-50页
    4.1 相似度计算第36-38页
        4.1.1 空间向量模型算法第36-37页
        4.1.2 场景削减算法第37-38页
    4.2 场景削减过程第38-39页
    4.3 光伏阵列优化系统第39-40页
    4.4 算例分析第40-49页
        4.4.1 算例一第40-42页
        4.4.2 算例二第42-44页
        4.4.3 算例三第44-47页
        4.4.4 算例分析第47-49页
    4.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0-52页
    5.1 总结第50页
    5.2 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动配电网中可控负荷平滑响应风电的控制策略
下一篇:交流微网及其换流器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