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局部阴影下旁路二极管结构对输出特性影响及热斑现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最大功率点追踪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4 光伏阵列结构优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光伏电池数学建模及其输出特性 | 第16-26页 |
2.1 光伏电池等效模型 | 第16-17页 |
2.2 光伏电池工程建模 | 第17-19页 |
2.3 输出特性 | 第19-24页 |
2.3.1 不同光照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 | 第19-20页 |
2.3.2 不同温度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 | 第20-21页 |
2.3.3 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 | 第21-23页 |
2.3.4 串联支路输出特性过程分析 | 第23-24页 |
2.4 局部阴影对光伏电池的危害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重构结构最大功率点追踪 | 第26-36页 |
3.1 不同阵列结构对输出特性影响 | 第26-30页 |
3.2 基于模糊控制的重构结构最大功率点追踪 | 第30-34页 |
3.2.1 模糊化 | 第30页 |
3.2.2 模糊规则推理 | 第30-32页 |
3.2.3 解模糊化 | 第32页 |
3.2.4 重构阵列最大功率点追踪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优化算法及优化结果分析 | 第36-50页 |
4.1 相似度计算 | 第36-38页 |
4.1.1 空间向量模型算法 | 第36-37页 |
4.1.2 场景削减算法 | 第37-38页 |
4.2 场景削减过程 | 第38-39页 |
4.3 光伏阵列优化系统 | 第39-40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0-49页 |
4.4.1 算例一 | 第40-42页 |
4.4.2 算例二 | 第42-44页 |
4.4.3 算例三 | 第44-47页 |
4.4.4 算例分析 | 第47-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总结 | 第50页 |
5.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