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13-29页 |
一、文献研究回顾与述评 | 第13-21页 |
二、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四、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7-29页 |
第一章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梳理 | 第29-48页 |
第一节 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 第29-37页 |
一、老年人内涵及界定 | 第29-32页 |
二、老年人抚养比 | 第32-33页 |
三、老龄化 | 第33-34页 |
四、养老服务及相关概念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理论梳理 | 第37-47页 |
一、供给理论 | 第37-38页 |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第38-41页 |
三、产业升级理论 | 第41-42页 |
四、投资动机决定理论 | 第42-43页 |
五、健康养老需求理论 | 第43-45页 |
六、消费需求升级理论 | 第45-46页 |
七、本文的观点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需求升级 | 第48-67页 |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 | 第48-62页 |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形势 | 第48-57页 |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 | 第57-62页 |
第二节 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升级 | 第62-65页 |
一、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水平升级 | 第62页 |
二、养老服务消费需求层次升级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评价 | 第67-99页 |
第一节 养老服务总供给评价 | 第67-74页 |
一、总供给现状 | 第67-71页 |
二、总供给评价 | 第71-74页 |
第二节 养老服务生产要素供给评价 | 第74-83页 |
一、养老服务生产的人才要素供给现状评价 | 第74-78页 |
二、养老服务生产的资本要素供给现状评价 | 第78-81页 |
三、养老服务生产的土地供给现状评价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评价 | 第83-89页 |
一、供需结构现状评价 | 第83-85页 |
二、供给模式结构现状评价 | 第85页 |
三、供给主体结构现状评价 | 第85-86页 |
四、供给区域结构现状评价 | 第86-89页 |
第四节 养老服务制度供给评价 | 第89-96页 |
一、养老服务制度供给现状 | 第89-95页 |
二、养老服务制度供给评价 | 第95-96页 |
第五节 养老服务供给升级 | 第96-98页 |
一、养老服务供需均衡的要求 | 第96页 |
二、养老服务产业升级的自然演进规律 | 第96-97页 |
三、养老服务供给升级的基础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四章 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 | 第99-147页 |
第一节 供给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100-106页 |
一、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100-103页 |
二、补充养老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103-106页 |
第二节 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效果的国际比较 | 第106-115页 |
一、养老保险制度起源和发展 | 第106-108页 |
二、国际典型养老保障制度效果测算 | 第108-114页 |
三、评价结论 | 第114-115页 |
第三节 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效果评价 | 第115-135页 |
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6-119页 |
二、效果指标测算 | 第119-132页 |
三、政府投入成本测算 | 第132-133页 |
四、评价结论 | 第133-135页 |
第四节 补充养老服务供给效益评价—以河南爱馨养老集团为例 | 第135-146页 |
一、基本假设 | 第136-137页 |
二、评价对象选择 | 第137-139页 |
三、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139-141页 |
四、经验及困难 | 第141-144页 |
五、评价结论 | 第14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五章 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方向 | 第147-173页 |
第一节 医养结合 | 第147-154页 |
一、医养结合实现养老服务升级 | 第148-150页 |
二、医养结合的条件 | 第150-151页 |
三、医养结合的有效模式 | 第151-152页 |
四、医养结合的困境 | 第152-154页 |
第二节 养老服务社会化 | 第154-161页 |
一、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升级 | 第154-155页 |
二、新中国养老服务供给的制度变迁 | 第155-157页 |
三、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历程及国际实践 | 第157-158页 |
四、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升级的现实条件 | 第158-161页 |
第三节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 第161-167页 |
一、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优势 | 第161-162页 |
二、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实现的升级 | 第162-163页 |
三、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 | 第163-165页 |
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内容 | 第165-167页 |
第四节 创新养老服务业态 | 第167-172页 |
一、智慧养老:技术型升级 | 第167-168页 |
二、旅游养老:资本型升级 | 第168-171页 |
三、文化养老:知识型升级 | 第171-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第六章 养老服务供给升级政策 | 第173-200页 |
第一节 宏观政策 | 第173-178页 |
一、宏观政策整体要求 | 第174-176页 |
二、财政政策 | 第176-177页 |
三、货币政策 | 第177-178页 |
第二节 微观政策 | 第178-183页 |
一、简政放权 | 第178-180页 |
二、监督与管理 | 第180-182页 |
三、做好公共服务 | 第182-183页 |
第三节 产业政策 | 第183-188页 |
一、产业组织政策 | 第183-186页 |
二、产业结构政策 | 第186-187页 |
三、产业布局政策 | 第187-188页 |
四、产业技术政策 | 第188页 |
第四节 改革政策 | 第188-195页 |
一、教育体制改革 | 第189-191页 |
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第191-193页 |
三、多部门联动机制改革 | 第193-194页 |
四、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改革 | 第194-195页 |
第五节 社会政策 | 第195-199页 |
一、托底农村老年人:补上农村养老短板 | 第196-198页 |
二、托底贫困老年人:精准扶贫与发展养老服务同步推进 | 第198页 |
三、托底刚需老年人:确保满足失能、高龄老年人养老需求 | 第198-19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9-200页 |
研究结论 | 第200-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08页 |
后记 | 第208-210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第2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