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 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趋势 | 第10-18页 |
·烤烟品种与致香物质的关系 | 第10-11页 |
·烤烟成熟度与内在质量的研究 | 第11-13页 |
·成熟度与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 | 第12-13页 |
·成熟度与质体色素的关系 | 第13页 |
·质体色素与致香物质的关系 | 第13-14页 |
·有机酸与致香物质的关系 | 第14-15页 |
·烟叶烘烤与内在质量的关系 | 第15-18页 |
·烘烤与烟叶致香物质形成的关系 | 第15页 |
·烘烤过程中质体色素的变化 | 第15-16页 |
·烘烤与烟叶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 第16-17页 |
·烘烤与烟叶含氮合物的关系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烘烤前后理化特性分析 | 第18-2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测定方法 | 第18-19页 |
·烟叶质量物理指标的测定 | 第18页 |
·化学成分分析检测 | 第18页 |
·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测定 | 第18-19页 |
·绿原酸、芸香苷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调制前后物理特性的变化 | 第19-20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调制前后单叶重和叶片含水率的变化 | 第19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调制前后含梗率和单位面积质量的变化 | 第19-20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调制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调制前后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调制前后主要可溶性碳氮化合物比值的变化 | 第2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2-24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 | 第22-23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中化学特性的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烘烤前后香气前体物含量分析 | 第24-2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香气前体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绿原酸、芸香苷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烘烤前后烟叶主要多酚含量分析 | 第25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烘烤前后烟叶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不同烤烟品种烘烤前后多元有机酸及高级脂肪酸含量分析 | 第26-27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前后理化特性分析 | 第29-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测定方法 | 第29页 |
·烟叶质量物理指标的测定 | 第29页 |
·化学成分分析检测 | 第29页 |
·绿原酸、芸香苷、叶黄素、β-胡萝卜素的测定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调制前后叶片含水率的变化 | 第29-30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调制前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调制前后可溶性含氮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第31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调制前后主要多酚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不同成熟度烟叶调制前后主要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不同类型烤房调制烟叶的理化特性分析 | 第34-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不同烤房条件下烟叶调制前后物理特性的变化 | 第35页 |
·不同烤房条件下烟叶调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35-3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38-40页 |
1 结论 | 第38页 |
2 讨论 | 第38-39页 |
3 本研究创新点和今后的工作和目标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