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城市火灾的现状 | 第12-14页 |
1.1.2 城市消防现状 | 第14-16页 |
1.1.3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城市消防规划的可行性 | 第16-1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第2章 临沂市消防规划现状 | 第24-38页 |
2.1 临沂市消防规划概述 | 第24-27页 |
2.1.1 规划修编背景 | 第24-26页 |
2.1.2 消防规划依据 | 第26页 |
2.1.3 规划范围 | 第26-27页 |
2.2 临沂市消防现状与规划分析 | 第27-38页 |
2.2.1 临沂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2.2.2 临沂市区基本情况 | 第28页 |
2.2.3 消防站建设及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2.2.4 消防装备建设及存在问题 | 第30-32页 |
2.2.5 消防供水建设及存在问题 | 第32-34页 |
2.2.6 消防通道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2.2.7 消防通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5页 |
2.2.8 全市火灾及应急救援情况 | 第35-38页 |
第3章 城市消防安全布局 | 第38-64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3.3 消防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9-45页 |
3.3.1 兰山区简介及区域划分 | 第39-40页 |
3.3.2 兰山区消防安全评价指标 | 第40-45页 |
3.4 兰山区各分区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45-51页 |
3.4.1 火灾风险因素权重计算 | 第45-49页 |
3.4.2 消防能力因素权重计算 | 第49-51页 |
3.5 兰山区内区域火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51-60页 |
3.5.1 评价集V及初级模糊关系矩阵R的建立 | 第51-55页 |
3.5.2 区域内各区域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第55-60页 |
3.6 兰山区内区域消防安全分布 | 第60-62页 |
3.7 小结 | 第62-64页 |
第4章 消防站布局规划研究 | 第64-76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布局约束条件 | 第64-68页 |
4.2.1 传统布局方法 | 第64-66页 |
4.2.2 消防应急响应时间约束条件 | 第66页 |
4.2.3 道路交通约束条件 | 第66-67页 |
4.2.4 最短路径约束条件 | 第67页 |
4.2.5 重大火灾风险的应急救援约束条件 | 第67页 |
4.2.6 其他约束条件 | 第67-68页 |
4.3 消防站布局优化数据准备 | 第68-69页 |
4.3.1 点数据处理 | 第68-69页 |
4.3.2 线数据处理 | 第69页 |
4.3.3 面数据处理 | 第69页 |
4.4 消防站优化结果 | 第69-75页 |
4.4.1 需求点的确定 | 第70-72页 |
4.4.2 网络拓扑生成 | 第72-73页 |
4.4.3 优化结果 | 第73-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消防给水规划研究 | 第76-98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消防给水现状 | 第76-85页 |
5.2.1 供水水源 | 第76-77页 |
5.2.2 城市给水工程现状 | 第77-80页 |
5.2.3 城市供水管网现状 | 第80-81页 |
5.2.4 城市现状供水量 | 第81-83页 |
5.2.5 城市给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 第83-84页 |
5.2.6 消防供水现状 | 第84-85页 |
5.3 消防供水管网敷设 | 第85-91页 |
5.3.1 供水管网布置 | 第85页 |
5.3.2 供水管网改造 | 第85-88页 |
5.3.3 五区连接管规划 | 第88页 |
5.3.4 管网工程量 | 第88-89页 |
5.3.5 管材的选择 | 第89-91页 |
5.4 消防供水设施设置 | 第91-95页 |
5.4.1 消火栓 | 第91-93页 |
5.4.2 消防水池 | 第93页 |
5.4.3 取水码头 | 第93-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98-99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99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6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