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23页 | 
| 1.1 印染废水特点与污染危害 | 第9-12页 | 
| 1.1.1 印染废水特点 | 第9-10页 | 
| 1.1.2 印染废水危害 | 第10-11页 | 
| 1.1.3 偶氮染料及其特点 | 第11-12页 | 
| 1.2 印染及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2-18页 | 
| 1.2.1 物理法 | 第12-13页 | 
| 1.2.2 化学法 | 第13-15页 | 
| 1.2.3 生物法 | 第15-16页 | 
| 1.2.4 染料废水电化学氧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1.2.5 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1.3 电解法氧化活性黑5的可行性与优势 | 第18-20页 |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0-23页 | 
| 1.4.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1.4.3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2 电解法氧化活性黑5染料废水的初步探究 | 第23-33页 | 
| 2.1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23-26页 | 
| 2.1.1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 2.1.2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 2.1.3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 2.2.1 染料浓度初步探究 | 第27页 | 
| 2.2.2 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初步探究 | 第27-28页 | 
| 2.2.3 电流密度初步探究 | 第28-29页 | 
| 2.2.4 初始pH初步探究 | 第29-30页 | 
| 2.2.5 电解时间初步探究 | 第30-3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电解法处理活性黑5染料废水的最佳条件探究 | 第33-49页 | 
| 3.1 实验材料与装置 | 第33页 | 
| 3.1.1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 3.1.2 实验药品 | 第33页 | 
| 3.1.3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 3.2.1 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2.2 电流密度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3.2.3 初始pH值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3.2.4 极板间距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页 | 
| 3.2.5 电解时间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 3.3.1 电解质种类及投药量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3.2 电流密度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 3.3.3 初始溶液pH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4页 | 
| 3.3.4 极板间距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3.3.5 电解时间对染料废水色度及COD去除率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 4.1 结论 | 第49页 | 
| 4.2 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