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动机和意义 | 第7-10页 |
1.2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 第12-26页 |
2.1 HTTP协议及对其的DDoS攻击 | 第12-19页 |
2.1.1 HTTP协议 | 第12-13页 |
2.1.2 攻击分类及特征 | 第13-16页 |
2.1.3 典型的攻击 | 第16-17页 |
2.1.4 现有的检测技术 | 第17-19页 |
2.2 DNS协议及对其的DDoS攻击 | 第19-25页 |
2.2.1 DNS体系及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2.2 DNSDDoS攻击分析 | 第21-24页 |
2.2.3 现有的检测技术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新型信息论的应用层DDoS攻击检测方法 | 第26-38页 |
3.1 φ-熵和φ-差异度量 | 第26-28页 |
3.2 基于新型信息论的检测方法 | 第28-33页 |
3.2.1 检测算法 | 第28-31页 |
3.2.2 攻击检测参数 | 第31-33页 |
3.3 实验设置及结果分析 | 第33-37页 |
3.3.1 实验设置 | 第33页 |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DNS放大攻击的检测与过滤方法 | 第38-48页 |
4.1 K-means++聚类算法 | 第38-39页 |
4.2 属性选取 | 第39-41页 |
4.3 具体实施方式 | 第41-43页 |
4.4 实验设置及结果 | 第43-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48-50页 |
5.1 总结 | 第48-4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