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2 引言 | 第19-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3.3 形态学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3.4 花蕾的细胞学观察 | 第21-22页 |
3.5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3.6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3.7 外源脯氨酸的喷施 | 第23页 |
3.8 花粉活力的测定 | 第23页 |
3.9 脯氨酸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3.10 P5CS和OAT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24-26页 |
3.10.1 总RNA的提取 | 第24-25页 |
3.10.2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25页 |
3.10.3 引物设计 | 第25-26页 |
3.10.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6页 |
3.11 数据分析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4.1 乌菜CMS及其可育系的形态学比较 | 第27-29页 |
4.2 乌菜CMS及其可育系的花蕾切片观察比较 | 第29-31页 |
4.3 乌菜CMS及其可育系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比较 | 第31-33页 |
4.4 乌菜CMS及其可育系中脯氨酸含量比较 | 第33-34页 |
4.5 外源喷施脯氨酸对乌菜CMS及其可育系花粉活力的影响 | 第34页 |
4.6 乌菜CMS及其可育系中脯氨酸途径的关键酶活性变化 | 第34-36页 |
4.7 乌菜CMS及其可育系中P5CS和OAT基因表达情况 | 第36-38页 |
5 讨论 | 第38-41页 |
6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