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7-23页 |
1.1 润湿现象概况 | 第17页 |
1.2 具有特殊润湿性的自然生物微结构表面 | 第17-19页 |
1.3 特殊润湿性表面的应用 | 第19-23页 |
1.3.1 水下防油涂料 | 第19-20页 |
1.3.2 自我清洁 | 第20页 |
1.3.3 油/水分离 | 第20页 |
1.3.4 油滴操纵 | 第20-21页 |
1.3.5 耐腐 | 第21页 |
1.3.6 防堵塞 | 第21页 |
1.3.7 液体微透镜阵列 | 第21-22页 |
1.3.8 捕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润湿理论和特殊润湿性能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23-37页 |
2.1 润湿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2.1.1 润湿现象的原因 | 第23页 |
2.1.2 润湿现象的分类 | 第23-24页 |
2.1.3 固体表面润湿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1.4 润湿现象的表征 | 第26-27页 |
2.1.5 固体的表面能估算 | 第27-28页 |
2.1.6 聚合物表面能的计算 | 第28-30页 |
2.2 国内外制备特殊润湿性材料表面的方法 | 第30-34页 |
2.2.0 超疏水表面 | 第31页 |
2.2.1 超疏油表面 | 第31-33页 |
2.2.2 超疏油超亲水表面 | 第33页 |
2.2.3 可控油粘性表面 | 第33页 |
2.2.4 各向异性油润湿性表面 | 第33-34页 |
2.2.5 具有高透明度的表面 | 第34页 |
2.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34-37页 |
2.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意义 | 第34-35页 |
2.3.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2.3.3 本课题的技术方案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微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规则多边形微结构修饰聚合物表面的研究 | 第37-44页 |
3.2.1 实验背景 | 第37-38页 |
3.2.2 实验过程与结果讨论 | 第38-43页 |
3.2.3 实验小结 | 第43-44页 |
3.3 基于方格网络有序排列微纳石英修饰LDPE表面 | 第44-47页 |
3.3.1 实验背景 | 第44页 |
3.3.2 实验过程与结果讨论 | 第44-47页 |
3.3.3 实验小结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改性对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9-67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共混硅酮母粒制备特殊润湿性能表面的研究 | 第50-59页 |
4.2.1 实验背景 | 第50页 |
4.2.2 实验原料选择和实验过程 | 第50-53页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4.2.4 实验小结 | 第58-59页 |
4.3 通过表面涂覆的方法进一步改善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 第59-64页 |
4.3.1 实验背景 | 第59页 |
4.3.2 实验原料的选择 | 第59-61页 |
4.3.3 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 | 第61-64页 |
4.3.4 实验小结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五章 基于改性PDMS表面润湿性能的表面改性剂分子设计的研究 | 第67-79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实验原料的选择 | 第68页 |
5.3 实验过程与结果讨论 | 第68-77页 |
5.3.1 聚乙烯醇PEG改性PDMS备特殊润湿性能的研究 | 第68-71页 |
5.3.2 疏水改性丙烯酸聚合物ACU改性PDMS特殊润湿性表面的研究 | 第71-73页 |
5.3.3 石蜡改性PDMS制备特殊润湿性能表面的研究 | 第73-75页 |
5.3.4 极高分子硅酮分散乳液FBL改性PDMS特殊润湿性材料表面的研究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3页 |
6.1 总结 | 第79-81页 |
6.2 展望 | 第81页 |
6.3 创新点总结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