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钻井机械设备论文--钻头、钻具与工具论文

微心钻头破岩机理研究及心部结构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PDC钻头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微取心钻头发展现状第11-15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微心钻头基本理论第17-27页
    2.1 微心钻头的结构特点第17页
    2.2 微心钻头工作原理第17-22页
        2.2.1 微心岩心的破碎过程第17-19页
        2.2.2 固定切削结构的破岩机理第19页
        2.2.3 心部结构的破岩机理第19-22页
    2.3 微心钻头切削齿的受力分析第22-24页
    2.4 微心钻头提高机械钻速的理论分析第24-25页
    2.5 微心钻头的失效形式第25-27页
第三章 心部空间设计实验研究第27-56页
    3.1 岩石应力-应变过程分析及变形阶段第27-28页
    3.2 静压破碎实验第28-35页
        3.2.1 实验目的与思路第28-29页
        3.2.2 实验样品加工第29页
        3.2.3 实验设备第29-30页
        3.2.4 实验方法第30-31页
        3.2.5 实验过程第31-35页
    3.3 折断破碎实验第35-38页
        3.3.1 实验目的第35页
        3.3.2 实验样品加工第35-36页
        3.3.3 实验方法第36页
        3.3.4 实验过程第36-38页
    3.4 冲击破碎实验第38-42页
        3.4.1 实验目的第38页
        3.4.2 实验岩样的加工第38-39页
        3.4.3 实验设备第39-40页
        3.4.4 实验方法第40页
        3.4.5 实验过程第40-42页
    3.5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第42-53页
        3.5.1 数据处理方法第42-43页
        3.5.2 静压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第43-47页
        3.5.3 折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第47-49页
        3.5.4 冲击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第49-53页
    3.6 关于微心钻头心部结构设计方法的探讨第53-56页
        3.6.1 心部空间的尺寸设计第53-54页
        3.6.2 岩心柱破碎方式的设计第54-55页
        3.6.3 岩心柱成形质量的提高第55页
        3.6.4 大尺寸岩屑排出问题解决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ABAQUS的岩心破碎力学仿真分析第56-68页
    4.1 岩石弹塑性变形有限元分析第56-59页
        4.1.1 岩石弹性阶段本构关系第56-57页
        4.1.2 岩石塑性阶段本构关系第57页
        4.1.3 德鲁克-普拉格强度准则第57-59页
    4.2 微心钻头破岩机理数值模拟分析第59-68页
        4.2.1 有限元仿真方案设计第59页
        4.2.2 有限元仿真过程第59-62页
        4.2.3 仿真结果第62-68页
第五章 微心实验钻头的研制及室内钻岩实验第68-86页
    5.1 微心实验钻头的设计目的第68页
    5.2 设计要求第68页
    5.3 微心实验钻头的结构设计第68-75页
        5.3.1 冠部曲线设计第68-69页
        5.3.2 实验钻头的布齿设计第69-71页
        5.3.3 滑动刀翼的结构设计第71-72页
        5.3.4 微心空间破岩结构的设计第72-74页
        5.3.5 水力结构的设计第74页
        5.3.6 实验微心钻头成品展示第74-75页
    5.4 全钻进室内实验第75-86页
        5.4.1 实验目的第75页
        5.4.2 实验方法第75-76页
        5.4.3 实验设备第76-77页
        5.4.4 实验准备第77-79页
        5.4.5 实验过程第79-80页
        5.4.6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第80-86页
第六章 总结第86-88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86-87页
    6.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任务第87页
    6.3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集气站节流阀节流温降特性研究
下一篇:负压振动筛筛分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