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9页 |
一、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18-20页 |
(一) 共同体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 命运共同体的含义与界定 | 第19-20页 |
二、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20-27页 |
(一)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底蕴 | 第20-23页 |
1. “和而不同”的和谐观 | 第21页 |
2. “义利并举”的伦理观 | 第21-22页 |
3. “协和万邦”的天下观 | 第22-23页 |
(二)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延伸 | 第23-24页 |
1.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构想 | 第23-24页 |
2.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 | 第24页 |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历史传承 | 第24-27页 |
1.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 | 第25页 |
2. 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的外交哲学思想 | 第25-26页 |
3. 邓小平的“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论 | 第26页 |
4. 江泽民的“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科学构想 | 第26-27页 |
5. 胡锦涛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对外战略思想 | 第27页 |
三、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三大场域的逻辑关系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民族场域: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 第29-36页 |
一、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 第29-30页 |
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现状及挑战 | 第30-32页 |
(一)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 | 第30页 |
(二) 两岸官方、制度化交往机制停摆 | 第30-31页 |
(三) 岛内蓝绿力量对比、政治结构发生变化 | 第31页 |
(四) 台湾青年世代“身份认同”的异化错位 | 第31-32页 |
三、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 | 第32-36页 |
(一) 倡导命运共同体理念,追求两岸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 第32-33页 |
(二) 坚决维护“九二共识”,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石 | 第33页 |
(三) 深化双方利益融合,厚植两岸经济合作的战略红利 | 第33-34页 |
(四) 坚持“聚同化异”原则,强化两岸同舟共济意识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国际场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 第36-50页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 第36页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 第36-39页 |
(一) 利益维度:超越“全球正义”的共同利益观 | 第37页 |
(二) 政治维度:超越“霸权主义”的全球共治观 | 第37-38页 |
(三) 文化维度:超越“极端民族主义”的新型文明观 | 第38-39页 |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阻力分析 | 第39-45页 |
(一) 政治博弈激烈 | 第39-41页 |
1. 国际秩序重塑促使地缘政治角力激化 | 第39-40页 |
2. 东亚地区长期处于“二元背离”的微妙格局 | 第40-41页 |
(二) 利益冲突丛生 | 第41-43页 |
1. 利益倾轧、资源争夺问题频发 | 第41页 |
2. 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 第41-43页 |
(三) 价值观激烈碰撞 | 第43-45页 |
1. 国际形象认知与价值观认同的错位 | 第43-44页 |
2. 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担忧论的兴起 | 第44-45页 |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策略 | 第45-50页 |
(一) 坚持“共赢主义”发展理念 | 第45-46页 |
(二) 促进各国人民“互联互通” | 第46-47页 |
(三) 发展人文公共外交 | 第47-48页 |
(四) 促进“中国梦”、“亚洲梦”和“世界梦”的同频共振 | 第48-50页 |
第五章 虚拟场域: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 第50-58页 |
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 第50-51页 |
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 | 第51-53页 |
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现实路径 | 第53-58页 |
(一) 扩大共识:形成保障互联网安全的“最大公约数” | 第54页 |
(二) 加强共建:促进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 | 第54-55页 |
(三) 谋求共治: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 第55-56页 |
(四) 开放共赢:促进全球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 第56-57页 |
(五) 合作共享:打造网络文化交流分享平台 | 第57-58页 |
第六章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创新性 | 第58-63页 |
(一) 构建“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作出新诠释 | 第58-59页 |
(二) 坚持“共赢共享”,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作出新拓展 | 第59-60页 |
(三) 倡导“矛盾融合”,对“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作出新延伸 | 第60-61页 |
(四) 发展“一带一路”,对中国梦有效对接世界梦提供新路径 | 第61-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