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承载性能及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注浆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注浆桩土接触面力学试验研究第16-17页
        1.3.2 桩-土接触面本构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第17-18页
    1.4 桩基抗震性能研究现状第18-20页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随钻跟管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22-38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施工工艺第22-26页
    2.3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工程试验实例第26-37页
        2.3.1 工程概况第26-30页
        2.3.2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估算第30-31页
        2.3.3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现场竖向静载试验第31-32页
        2.3.4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现场竖向静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大直径随钻跟管桩的竖向抗压性能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第38-6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内聚力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第38-46页
        3.2.1 内聚力模型基本概念的提出第38-40页
        3.2.2 内聚力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应用第40-41页
        3.2.3 内聚力单元的本构关系第41-46页
    3.3 桩-注浆体-土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6-54页
        3.3.1 桩-土体本构的选取第46-48页
        3.3.2 界面单元的选取第48-51页
        3.3.3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1-54页
    3.4 模拟结果分析第54-63页
        3.4.1 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54-55页
        3.4.2 桩-注浆体-土体系工作性状分析第55-59页
        3.4.3 等效的注浆体界面单元参数敏感性分析第59-63页
    3.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随钻跟管桩模型振动台试验设计第64-78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随钻跟管桩模型振动台试验目的第64页
    4.3 随钻跟管桩模型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第64-75页
        4.3.1 试验模型土箱的设计第64-66页
        4.3.2 相似比设计第66-68页
        4.3.3 模型土体的制备和管桩承台模型的设计第68-72页
        4.3.4 模型桩和传感器的布置第72-75页
    4.4 地震波的选取与加载工况第75-77页
        4.4.1 模型试验输入地震波的选取第75-76页
        4.4.2 试验加载工况第76-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随钻跟管桩模型振动台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8-102页
    5.1 引言第78页
    5.2 圆形叠层剪切箱动力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第78-82页
        5.2.1 圆形叠层剪切箱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第78-79页
        5.2.2 圆形叠层剪切箱的边界效应测试结果第79-82页
    5.3 模型桩桩侧土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分析第82-87页
    5.4 挤土模型桩与注浆模型桩桩身应变反应第87-94页
    5.5 挤土模型桩与注浆模型桩桩身弯矩反应第94-99页
    5.6 本章小结第99-10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6页
    6.1 主要工作第102-103页
    6.2 主要结论第103-105页
    6.3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粘滞阻尼器凸轮式响应放大限位装置及剪切型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下一篇:几何缺陷和局部损伤对钢拱平面内稳定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