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44页 |
1 真菌中钙信号系统 | 第12-17页 |
1.1 钙离子 | 第12-13页 |
1.2 钙离子通道 | 第13-14页 |
1.3 钙调素及其互作蛋白 | 第14-17页 |
2 真菌极性生长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2.1 极性生长概述 | 第17-18页 |
2.2 极性生长的建立和维持 | 第18页 |
2.3 极性生长和胞质分裂的关系 | 第18-19页 |
2.4 极性生长和细胞骨架的关系 | 第19-21页 |
3 真菌细胞胞质分裂研究进展 | 第21-28页 |
3.1 胞质分裂重要特点 | 第21-23页 |
3.2 胞质分裂信号通路 | 第23-28页 |
4 真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 第28-34页 |
4.1 临床真菌病严重性 | 第28-29页 |
4.2 真菌病的药物靶点 | 第29-32页 |
4.3 真菌耐药机理 | 第32-34页 |
5 AnPcpA蛋白研究进展 | 第34-36页 |
5.1 AnPcpA在哺乳动物和酵母中的同源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5.2 结论和前景展望 | 第35-36页 |
6 AnPefA蛋白研究进展 | 第36-40页 |
6.1 AnPefA在哺乳动物和酵母中同源蛋白研究进展 | 第36-39页 |
6.2 结论和前景展望 | 第39-40页 |
7 模式生物构巢曲霉的特点 | 第40-41页 |
8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41-44页 |
8.1 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8.2 研究思路 | 第42-44页 |
第二章 构巢曲霉AnPcpA的生物学功能 | 第44-98页 |
第一节 构巢曲霉AnPcpA敲除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 第44-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2页 |
1.1 菌种、质粒和培养条件 | 第46-47页 |
1.2 试剂和仪器 | 第47-48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48-49页 |
1.4 Fusion PCR | 第49-51页 |
1.5 制备构巢曲霉原生质体并转化 | 第51页 |
1.6 阳性转化子的初步筛选 | 第51-52页 |
1.7 转化子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观察 | 第52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2-56页 |
2.1 Fusion PCR各组成片段的扩增 | 第52-53页 |
2.2 Fusion PCR全长片段的扩增 | 第53-54页 |
2.3 诊断PCR鉴定转化子 | 第54页 |
2.4 AnPcpA是必需基因 | 第54-55页 |
2.5 敲除菌株的细胞学观察 | 第55-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二节 利用乙醇脱氢酶启动子alcA (p)替换AnPcpA启动子的菌株构建和鉴定 | 第58-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58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58页 |
1.3 A.nidulans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8-59页 |
1.4 PCR扩增及整合型载体pLB01-AnPcpA5'的构建 | 第59页 |
1.5 制备A.nidulans原生质体并转化 | 第59页 |
1.6 转化子表型的初步筛选 | 第59页 |
1.7 阳性转化子进一步PCR鉴定 | 第59-6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0-64页 |
2.1 PCR扩增AnPcpA 5'片段的结果 | 第60-61页 |
2.2 重组载体pLB01-AnPcpA 5'的酶切鉴定 | 第61页 |
2.3 转化子表型的初步鉴定 | 第61-63页 |
2.4 转化子进一步PCR鉴定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5页 |
第三节 自身启动子调控AnPcpA-GFP和AnPcpA-RFP的菌株构建及鉴定 | 第65-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0页 |
1.1 菌种、质粒及培养条件 | 第65-66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66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66-67页 |
1.4 融合PCR | 第67-69页 |
1.5 制备构巢曲霉原生质体并转化 | 第69页 |
1.6 转化子的初步筛选 | 第69页 |
1.7 PCR方法进一步鉴定转化子 | 第69-7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70-74页 |
2.1 Fusion PCR各组成片段的扩增 | 第70-72页 |
2.2 Fusion PCR全长片段的扩增 | 第72-73页 |
2.3 转化子表型的初步鉴定 | 第73页 |
2.4 转化子的诊断PCR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第四节 AnPcpA在构巢曲霉极性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 第76-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76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76页 |
1.3 真菌培养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76-77页 |
1.4 杂交得到带有GFP-AnPcpA和CaM-RFP的双荧光标记菌株 | 第77-7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78-81页 |
2.1 GFP-AnPcpA在活细胞中的定位 | 第78-79页 |
2.3 抑制AnPcpA表达引发极性生长缺陷 | 第79-80页 |
2.4 抑制AnPcpA表达干扰Calmodulin定位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3页 |
第五节 AnPcpA在构巢曲霉胞质分裂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 第83-8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5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83-84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84页 |
1.3 菌丝培养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84-8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85-86页 |
2.1 抑制AnPcpA表达导致不正常隔膜形态 | 第85页 |
2.2 AnPcpA不影响胞质分裂过程actin ring的形成 | 第85-86页 |
3 讨论 | 第86-87页 |
第六节 AnPcpA与细胞骨架的关系 | 第87-9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7-90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87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87页 |
1.3 构建绿色荧光标记微管的AnPcpA敲除菌株CPA04 | 第87-89页 |
1.4 菌丝培养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89-9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90-97页 |
2.1 CPA04菌株的鉴定 | 第90-91页 |
2.2 缺失AnPcpA影响细胞核的定位 | 第91-93页 |
2.3 缺失AnPcpA不影响微丝细胞骨架 | 第93-94页 |
2.4 缺失AnPcpA影响微管组织 | 第94-97页 |
3 讨论 | 第97-98页 |
第三章 AnPefA蛋白在曲霉耐药中的生物学功能 | 第98-121页 |
第一节 AnPefA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98-10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98页 |
1.2 alcA(p)::GFP::AnPefA菌株的构建 | 第98-100页 |
1.3 菌丝培养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10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00-101页 |
2.1 alcA(p)::GFP::AnPefA菌株的鉴定 | 第100-101页 |
2.2 GFP-AnPefA定位在细胞质 | 第101页 |
3 讨论 | 第101-103页 |
第二节 AnPefA敲除菌株的构建和鉴定 | 第103-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3-107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103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103页 |
1.3 引物设计 | 第103-104页 |
1.4 Fusion PCR | 第104-106页 |
1.5 制备构巢曲霉原生质体并转化 | 第106页 |
1.6 诊断PCR验证转化子 | 第106-107页 |
1.7 纯化阳性转化子 | 第10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07-108页 |
2.1 诊断PCR鉴定转化子 | 第107-108页 |
3 讨论 | 第108-109页 |
第三节 AnPefA缺失提高曲霉对伊曲康唑的耐受性 | 第109-11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0页 |
1.1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109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109页 |
1.3 药物敏感性测试(固体琼脂法) | 第109-110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10-112页 |
2.1 AnPefA敲除菌株对伊曲康唑更耐受 | 第110-111页 |
2.3 AnPefA敲除菌株的耐药性依赖钙调磷酸酶的功能 | 第111-112页 |
3 讨论 | 第112-113页 |
第四节 缺失AnPefA基因导致曲霉耐药的机理 | 第113-12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15页 |
1.1 存活率的测试方法 | 第113页 |
1.2 真菌药泵活力的测定方法 | 第113-114页 |
1.3 真菌麦角固醇的提取方法 | 第114页 |
1.4 真菌凋亡测试的方法 | 第114-11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115-120页 |
2.1 AnPefA影响构巢曲霉在伊曲康唑下的存活率 | 第115页 |
2.2 AnPefA缺失不影响构巢曲霉药泵的活力 | 第115-116页 |
2.3 AnPefA缺失提高构巢曲霉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含量 | 第116-117页 |
2.4 AnPefA缺失降低构巢曲霉的凋亡率 | 第117-120页 |
3 讨论 | 第120-121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121-123页 |
全文创新性 | 第123-124页 |
附录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