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论文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矿井安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发展方向 | 第14页 |
| ·论文的研究主要工作 | 第14-17页 |
| 2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技术的研究 | 第17-30页 |
| ·瓦斯预测技术的现状 | 第18页 |
| ·BP 神经网络原理分析及改进 | 第18-20页 |
| ·基于改进 BP 网络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分析 | 第20-21页 |
| ·基于改进 BP 网络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 ·预测模型的实现 | 第22-24页 |
| ·预测性能比较实验 | 第24-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瓦斯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 第30-35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30页 |
| ·系统通讯方式的选取 | 第30-32页 |
| ·系统的地面通讯研究 | 第30-32页 |
| ·系统的井下通讯研究 | 第32页 |
| ·系统的网络结构布置 | 第32-33页 |
| ·系统的信息处理设计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基于预测模型的井下监测分站的硬件设计 | 第35-47页 |
| ·分站的功能及硬件组成方案 | 第35-37页 |
| ·微处理器及扩展存储器的选型 | 第37-39页 |
| ·微处理器性能要求 | 第37-38页 |
| ·存储器芯片功能实现 | 第38-39页 |
| ·分站供电设备的设计 | 第39-41页 |
| ·分站电源的设计 | 第39-40页 |
| ·备用电源及切换电路的设计 | 第40-41页 |
| ·外围电路的研究 | 第41-43页 |
| ·显示电路的连接 | 第41页 |
| ·复位电路的连接 | 第41-42页 |
| ·断电存蓄模块的连接 | 第42页 |
| ·红外按键电路的连接 | 第42-43页 |
| ·报警电路设计 | 第43页 |
| ·处理器与 CAN 总线通信的连接 | 第43-45页 |
| ·传感器的选型 | 第45-46页 |
| ·抗干扰模块设计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 5 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与研究 | 第47-64页 |
| ·系统软件的整体方案 | 第47-48页 |
| ·μC-OS-II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48-49页 |
| ·嵌入式系统μC-OS-II 在 LPC2194 上的移植 | 第49-53页 |
| ·移植条件 | 第49-50页 |
| ·微操作系统μC-OS-II 在 LPC2194 上的移植 | 第50-53页 |
| ·分站任务软件的设计 | 第53-57页 |
| ·分站任务的优先级设置 | 第53-54页 |
| ·任务初始化设置 | 第54页 |
| ·CAN 通信任务流程 | 第54-56页 |
| ·现场预警及瓦斯预测任务流程 | 第56页 |
| ·存储任务设计 | 第56-57页 |
| ·CAN 总线通信及协议的研究 | 第57-62页 |
| ·CAN 控制器初始化 | 第57-58页 |
| ·CAN 通信的数据收发 | 第58-59页 |
| ·CAN 的通信规则 | 第59-60页 |
| ·CAN 数据的报文帧结构 | 第60页 |
| ·CAN 应用层通信协议制定 | 第60-62页 |
| ·任务软件调试 | 第62页 |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