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基于多中心大样本静息态fMRI数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脑连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孤独症谱系障碍第13页
    1.2 功能磁共振成像概述第13-14页
        1.2.1 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第13-14页
        1.2.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第14页
    1.3 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方法概述第14-16页
        1.3.1 基于相关系数的功能连接第14-15页
        1.3.2 基于Granger因果的效应连接第15页
        1.3.3 动态功能连接第15-16页
    1.4 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功能连接研究第16-18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内容第18-19页
    1.6 本论文的组织安排第19-20页
第二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频率相关功能连接研究第20-31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2.2.1 被试筛选第21页
        2.2.2 数据预处理第21-22页
        2.2.3 网络节点定义第22页
        2.2.4 频段选择第22-23页
        2.2.5 功能网络构建第23页
        2.2.6 特征选择第23页
        2.2.7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第23-24页
        2.2.8 分类结果评价第24页
        2.2.9 分类权重分析第24-25页
        2.2.10 分类决策值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的相关分析第25页
        2.2.11 分类精度的置换检验第25页
    2.3 结果第25-27页
        2.3.1 分类精度第25-27页
        2.3.2 分类权重分布第27页
        2.3.3 分类决策值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严重程度相关性第27页
    2.4 讨论第27-30页
    2.5 本章总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状态相关功能连接研究第31-47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9页
        3.2.1 被试选择与排除标准第32-34页
        3.2.2 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第34页
        3.2.3 静态功能连接分析第34-35页
        3.2.4 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第35页
        3.2.5 孤独症谱系障碍状态依赖的动态功能连接强度异常第35-36页
        3.2.6 动态功能连接动态性分析第36-37页
        3.2.7 高动态性连接的空间分布情况第37页
        3.2.8 组别,动态功能连接动态性,静态功能连接强度的偏相关分析第37页
        3.2.9 静态功能连接强度,状态依赖动态功能连接强度,动态功能连接动态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第37-38页
        3.2.10 动态功能连接动态性与强度的年龄相关研究第38页
        3.2.11 重测性分析第38-39页
    3.3 结果第39-44页
        3.3.1 静态功能连接第39页
        3.3.2 动态功能连接第39页
        3.3.3 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状态依赖动态功能连接强度异常模式第39-40页
        3.3.4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正常对照动态功能连接动态性的差异第40页
        3.3.5 高动态性功能连接的空间分布第40-41页
        3.3.6 静态功能连接强度,动态功能连接强度,动态功能连接动态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的相关性第41-42页
        3.3.7 动态功能连接强度与动态性和年龄的相关性第42-43页
        3.3.8 重测性分析第43-44页
        3.3.9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表现高动态性的边的信噪比的考虑第44页
    3.4 讨论第44-46页
    3.5 本章总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丘脑效应连接研究第47-56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8-52页
        4.2.1 被试筛选第48-49页
        4.2.2 图像预处理第49页
        4.2.3 丘脑分割第49页
        4.2.4 格兰杰因果分析第49-50页
        4.2.5 丘脑-皮层效应连接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第50-51页
        4.2.6 丘脑-皮层效应连接与年龄的相关分析第51-52页
        4.2.7 重复性验证分析第52页
    4.3 结果第52-54页
        4.3.1 孤独症谱系障碍中降低的丘脑-皮层效应连接第52-53页
        4.3.2 丘脑-皮层效应连接与孤独症谱系障碍交流异常显著相关第53页
        4.3.3 丘脑-皮层效应连接与年龄的相关第53-54页
        4.3.4 重复性验证第54页
    4.4 讨论第54-55页
    4.5 本章总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小年龄段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功能连接研究第56-67页
    5.1 引言第56-5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7-61页
        5.2.1 被试第57-58页
        5.2.2 数据采集第58页
        5.2.3 临床诊断第58-59页
        5.2.4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第59页
        5.2.5 功能连接图谱第59页
        5.2.6 循环搜索策略第59-61页
        5.2.7 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的相关第61页
    5.3 结果第61-64页
    5.4 讨论第64-66页
    5.5 本章总结第66-67页
第六章 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结构异质性及其对静息态功能连接模式的影响第67-84页
    6.1 引言第67-68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68-77页
        6.2.1 被试选择与筛选标准第68-69页
        6.2.2 体素形态学分析第69页
        6.2.3 大脑结构异常图第69-71页
        6.2.4 非负矩阵分解第71-72页
        6.2.5 聚类分析第72-73页
        6.2.6 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结构亚型与症状的关系第73页
        6.2.7 孤独症谱系障碍大脑结构亚型与功能连接的关系第73-77页
    6.3 结果第77-81页
        6.3.1 聚类分析第77-78页
        6.3.2 不同孤独症谱系障碍亚型的临床症状表现第78-79页
        6.3.3 不同孤独症谱系障碍亚型患者的异常功能连接模式第79页
        6.3.4 划分亚型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分类效果的影响第79-81页
    6.4 讨论第81-83页
    6.5 本章总结第83-84页
第七章 结论第84-86页
    7.1 本文总结第84-85页
    7.2 工作展望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03-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croRNA-1906通过靶向TLR4减轻缺血性脑组织损伤机制研究
下一篇:MYC与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