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第一部分放射性碘标记新型分子探针多肽F3 | 第17-27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1.1 材料 | 第17-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结果 | 第20-25页 |
2.1 多肽F3和Ab的~(125)I标记率 | 第20页 |
2.2 纯化后~(125)I-F3及~(125)I-Ab的放射化学纯度 | 第20-21页 |
2.3 ~(125)I-F3及~(125)I-Ab的稳定性 | 第21-25页 |
3、讨论 | 第25-26页 |
4、结论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125)I-F3实现三阴性乳腺癌SPECT/CT显像的实验研究 | 第27-42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1.1 材料 | 第27-28页 |
1.2 方法 | 第28-31页 |
2、结果 | 第31-38页 |
2.1 ~(125)I-F3及~(125)I-Ab细胞结合率随时间的变化 | 第31-32页 |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2.3 荷4T1裸鼠SPECT/CT显像结果 | 第33-34页 |
2.4 荷4T1裸鼠体内分布 | 第34-38页 |
3、讨论 | 第38-40页 |
4、结论 | 第40-42页 |
第三部分 ~(131)I-F3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 第42-54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1.1 材料 | 第42-43页 |
1.2 方法 | 第43-46页 |
2、结果 | 第46-51页 |
2.1 多肽F3和Ab的~(131)I标记结果 | 第46页 |
2.2 FX Pro小动物成像系统显像结果 | 第46-47页 |
2.3 治疗前后荷瘤裸鼠的体重变化 | 第47-48页 |
2.4 移植瘤生长情况 | 第48-50页 |
2.5 肿瘤治疗前后HE染色结果 | 第50-51页 |
2.6 治疗前后肿瘤部位EGFR免疫组化结果 | 第51页 |
3、讨论 | 第51-53页 |
4、结论 | 第53-54页 |
第四部分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综述 | 第6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