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耦合超材料本构矩阵提取算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电磁超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3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2章 电磁超材料的基本理论 | 第11-28页 |
2.1 左手材料的定义 | 第11-13页 |
2.2 左手材料的特性 | 第13-16页 |
2.2.1 负折射特性 | 第13-14页 |
2.2.2 完美透镜 | 第14-15页 |
2.2.3 逆Doppler效应 | 第15-16页 |
2.3 人工电磁超材料的构成 | 第16-24页 |
2.3.1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 | 第16-21页 |
2.3.2 等效负介电常数 | 第21-22页 |
2.3.3 等效负磁导率 | 第22-24页 |
2.4 电磁超材料的参数提取方法 | 第24-27页 |
2.4.1 S参数反演法 | 第24-25页 |
2.4.2 波导法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电磁耦合超材料本构矩阵和折射率理论分析 | 第28-34页 |
3.1 本构矩阵分析 | 第28-32页 |
3.2 折射率分析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基本耦合结构单元参数表达式的非线性拟合 | 第34-40页 |
4.1 非线性拟合 | 第34-35页 |
4.2 电谐振单元参数表达式的拟合 | 第35-37页 |
4.3 磁谐振单元参数表达式的拟合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电磁耦合超材料本构矩阵的提取方法分析 | 第40-50页 |
5.1 拟合验证步骤 | 第40-41页 |
5.2 电磁耦合超材料的折射率的提取与拟合 | 第41-43页 |
5.3 本构矩阵元素与频率响应曲线的获取 | 第43-45页 |
5.4 应用实例二 | 第45-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