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东北红豆杉 | 第8-9页 |
1.2 光照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9-10页 |
1.3 光照对植物荧光特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1.4 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2-13页 |
2.1 试验材料及光照条件 | 第1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2-13页 |
2.2.1 光合特性的测定 | 第12页 |
2.2.2 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12页 |
2.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3 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 第13-29页 |
3.1 夏季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 第13-19页 |
3.1.1 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 第13页 |
3.1.2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13-14页 |
3.1.3 气孔导度的变化 | 第14-15页 |
3.1.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第15-16页 |
3.1.5 气孔限制值的变化 | 第16-17页 |
3.1.6 蒸腾速率的变化 | 第17-18页 |
3.1.7 水分利用率的变化 | 第18-19页 |
3.2 秋季东北红豆杉幼苗光合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 第19-26页 |
3.2.1 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 第19-20页 |
3.2.2 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20-21页 |
3.2.3 气孔导度的变化 | 第21-22页 |
3.2.4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 第22-23页 |
3.2.5 气孔限制值的变化 | 第23-24页 |
3.2.6 蒸腾速率的变化 | 第24-25页 |
3.2.7 水分利用率的变化 | 第25-26页 |
3.3 讨论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4 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 第29-38页 |
4.1 夏季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 第29-32页 |
4.1.1 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29-30页 |
4.1.2 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的变化 | 第30-31页 |
4.1.3 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的变化 | 第31-32页 |
4.2 秋季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 | 第32-36页 |
4.2.1 最大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 第32-34页 |
4.2.2 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的变化 | 第34页 |
4.2.3 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的变化 | 第34-36页 |
4.3 讨论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