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进排气压力波动研究 | 第14-17页 |
1.2.2 增压器性能研究 | 第17-20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柴油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3-33页 |
2.1 气缸一维模型计算理论 | 第23-25页 |
2.1.1 高压循环基本方程 | 第23页 |
2.1.2 气缸内传热模型 | 第23-24页 |
2.1.3 燃烧放热率计算 | 第24页 |
2.1.4 中冷器参数的计算 | 第24-25页 |
2.1.5 管流 | 第25页 |
2.2 增压器与发动机联合工作的计算理论 | 第25-27页 |
2.2.1 发动机耗气量的计算 | 第25-26页 |
2.2.2 排气能量利用概述 | 第26页 |
2.2.3 排气能量传递效率 | 第26-27页 |
2.3 涡轮增压器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2.3.1 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参数 | 第27页 |
2.3.2 压气机特性参数计算 | 第27-28页 |
2.3.3 涡轮机特性参数计算 | 第28页 |
2.4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设置 | 第28-30页 |
2.4.1 一维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2.4.2 一维仿真模型的参数设置 | 第30页 |
2.4.3 一维仿真模型计算条件的设置 | 第30页 |
2.5 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瞬态进排气压力试验研究 | 第33-47页 |
3.1 试验目的与意义 | 第33页 |
3.2 试验装置 | 第33-36页 |
3.2.1 试验发动机 | 第33-34页 |
3.2.2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6页 |
3.3 试验方案 | 第36-39页 |
3.3.1 标定变量控制 | 第36-37页 |
3.3.2 气缸压力测试与分析 | 第37页 |
3.3.3 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 第37-38页 |
3.3.4 测试方案 | 第38-39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5 模型验证 | 第43-45页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进排气压力波动计算结果分析 | 第47-63页 |
4.1 压力波动理论 | 第47-48页 |
4.1.1 排气压力波动的形成 | 第47页 |
4.1.2 压力波动的反射 | 第47-48页 |
4.2 压力波动评价指标 | 第48-49页 |
4.3 瞬态进气压力波动分析 | 第49-55页 |
4.3.1 转速对进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49-50页 |
4.3.2 负荷对进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0-52页 |
4.3.3 VNT喷嘴环开度对进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4.3.4 EGR率对进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4.4 瞬态排气压力波动分析 | 第55-61页 |
4.4.1 转速对排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4.4.2 负荷对排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4.4.3 VNT喷嘴环开度对排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4.4.4 EGR率对排气压力波动影响分析 | 第59-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涡轮效率计算结果分析 | 第63-73页 |
5.1 进排气压力波动与涡轮效率影响关系分析 | 第63-64页 |
5.1.1 排气压力波动对涡轮效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1.2 涡轮效率对进气压力波动的影响 | 第64页 |
5.2 涡轮效率评价指标 | 第64-65页 |
5.3 瞬态涡轮效率分析 | 第65-70页 |
5.3.1 转速对涡轮效率影响分析 | 第65-66页 |
5.3.2 负荷对涡轮效率影响分析 | 第66-68页 |
5.3.3 VNT喷嘴环开度对涡轮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68-69页 |
5.3.4 EGR率对涡轮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69-70页 |
5.4 小结 | 第70-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7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