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GIS应用于高原湖盆区农村绿色廊道构建模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17-20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处理第20-2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1页
        2.1.1 地理特征第20页
        2.1.2 社会经济特征第20-21页
    2.2 所需数据第21页
    2.3 数据预处理第21-22页
        2.3.1 遥感影像的处理第21-22页
        2.3.2 基础数据信息提取第22页
    2.4 土地资源分析第22-24页
        2.4.1 土地利用总体情况第22-24页
第三章 农村绿色廊道构建基础条件分析第24-36页
    3.1 农村聚落和环境第24-28页
        3.1.1 农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第24-26页
        3.1.2 农村聚落与生产环境第26-28页
    3.2 农村聚落空间格局第28-30页
        3.2.1 农村聚落最邻近分析第28-29页
        3.2.2 农村聚落密度分析第29-30页
    3.3 乡村景观格局分析第30-33页
        3.3.1 景观尺度水平度量指标的选取第30-31页
        3.3.2 景观尺度水平度量指标计算及结果分析第31-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6页
第四章 农村绿色廊道构建综合评价分析第36-60页
    4.1 绿色廊道构建适宜性评价分析方法第36-37页
        4.1.1 适宜性评价方法第36-37页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绿色廊道适宜性评价第37-55页
        4.2.1 确定评价单元第37页
        4.2.2 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7-52页
        4.2.3 权重确定第52-55页
    4.3 综合评价值的求解第55-58页
        4.3.1 评价指标值的获取与标准化第55-56页
        4.3.2 综合值的计算第56-57页
        4.3.3 分析评价结果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绿色廊道模拟构建第60-70页
    5.1 农村绿色廊道的构建原则第60-61页
        5.1.1 整体性原则第60页
        5.1.2 适宜性原则第60页
        5.1.3 生态资源保护性原则第60-61页
        5.1.4 可实施性原则第61页
        5.1.5 可持续原则第61页
    5.2 农村绿色廊道最优区域选取第61-66页
        5.2.1 最优区域选取模型器的生成第61页
        5.2.2 图解模型的生成过程第61-63页
        5.2.3 单个模型的建立第63页
        5.2.4 多个模型的连接第63-64页
        5.2.5 模型结果的输出第64-66页
    5.3 农村绿色廊道构建方案第66-69页
        5.3.1 绿色廊道的构建第66页
        5.3.2 两条绿色廊道的比较分析第66-69页
    5.4 农村绿色廊道的总体构建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71页
    6.2 局限与不足第71页
    6.3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附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IS技术支持下的县域“多规合一”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Word2Vec的查询扩展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