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 第15-18页 |
1.2.1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1.2.2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的性能 | 第16-18页 |
1.3 聚-3-羟基丁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 第18-21页 |
1.3.1 聚-3-羟基丁酸酯的的分子结构 | 第18页 |
1.3.2 聚-3-羟基丁酸酯的性能 | 第18-21页 |
1.4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聚-3-羟基丁酸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2-25页 |
1.5.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5.2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和方法 | 第25-35页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27-30页 |
2.3.1 PPC基复合材料制备 | 第27-29页 |
2.3.2 封端改性PPC制备 | 第29页 |
2.3.3 PPC/PHB注塑样品制备 | 第29-30页 |
2.3.4 PPC/PHB/Ax8900共混吹塑薄膜制备 | 第30页 |
2.4 样品测试与表征 | 第30-35页 |
2.4.1 红外光谱 | 第30页 |
2.4.2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4.3 动态力学性能(DMA)分析 | 第31页 |
2.4.4 热学性能 | 第31-32页 |
2.4.5 动态黏弹流变性能 | 第32页 |
2.4.6 特性黏度 | 第32页 |
2.4.7 偏光显微镜(POM)测试 | 第32-33页 |
2.4.8 微观形貌 | 第33页 |
2.4.9 透光率及雾度测试 | 第33页 |
2.4.10 阻隔性能 | 第33-35页 |
第三章 PPC/PHB/CN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35-54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PPC/PHB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35-40页 |
3.2.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5-36页 |
3.2.2 结晶行为 | 第36-39页 |
3.2.3 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3.2.4 气体阻隔性能 | 第40页 |
3.3 PPC/PEG/CN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40-46页 |
3.3.1 PPC、PEG和CNC的氢键作用机理 | 第40-42页 |
3.3.2 力学性能 | 第42-43页 |
3.3.3 动态力学性能 | 第43页 |
3.3.4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 第43-44页 |
3.3.5 氧气阻隔性能 | 第44-46页 |
3.4 PPC-PEG-CNC-PHB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46-52页 |
3.4.1 动态流变 | 第46-47页 |
3.4.2 力学性能 | 第47-48页 |
3.4.3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 第48-51页 |
3.4.4 气体阻隔性能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PPC/PHB复合材料的流变、形态与性能 | 第54-80页 |
4.1 PPC的封端 | 第54-61页 |
4.1.1 MA、ADR4370、Ax8900结构式 | 第54页 |
4.1.2 MA、ADR4370、Ax8900封端PPC的动态流变性能 | 第54-58页 |
4.1.2.1 封端剂类型对PPC复数黏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4.1.2.2 封端剂类型对PPC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4.1.3 MA、ADR4370、Ax8900封端PPC的热性能 | 第58-59页 |
4.1.4 MA、ADR4370、Ax8900封端PPC的特性黏度 | 第59-60页 |
4.1.5 MA、ADR4370、Ax8900封端PPC的力学性能 | 第60-61页 |
4.2 PPC/PHB共混体系的流变、形态结构与性能 | 第61-66页 |
4.2.1 脆断面形貌分析 | 第61-62页 |
4.2.2 动态流变性能 | 第62-66页 |
4.3 热性能 | 第66-67页 |
4.4 PPC/PHB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67-74页 |
4.4.1 拉伸和弯曲性能 | 第67-70页 |
4.4.2 PPC/PHB复合材料的拉伸形貌分析 | 第70-74页 |
4.5 PPC/PHB/Ax8900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74-78页 |
4.5.1 脆断面形貌分析 | 第74-75页 |
4.5.2 动态流变性能 | 第75-77页 |
4.5.3 力学性能 | 第77-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PPC/PHB复合材料挤出吹塑薄膜的结构与性能 | 第80-91页 |
5.1 吹塑薄膜的微观形貌 | 第80-83页 |
5.2 吹塑薄膜的性能 | 第83-89页 |
5.2.1 力学性能 | 第83-85页 |
5.2.2 透光率 | 第85-86页 |
5.2.3 雾度 | 第86-87页 |
5.2.4 阻隔性能 | 第87-89页 |
5.2.4.1 水蒸气阻隔性能 | 第87-88页 |
5.2.4.2 氧气阻隔性能 | 第88-8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六章 PPC/PHB复合材料阻隔机理分析 | 第91-102页 |
6.1 PPC/PHB复合材料的阻隔模型 | 第92-93页 |
6.2 PPC/PHB/Ax8900共混复合薄膜的阻隔模型 | 第93-95页 |
6.3 CNC存在情况下复合材料的气体阻隔模型及机理 | 第95-101页 |
6.3.1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阻隔机理 | 第96页 |
6.3.2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气体阻隔模型 | 第96-99页 |
6.3.3 PPC/PEG/CNC阻隔性能模型预测 | 第99-10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件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