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一氧化锰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一氧化锰负极材料的改性 | 第12-14页 |
1.2.2 一氧化锰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14-16页 |
1.3 化学沉淀法以及微观混合 | 第16-18页 |
1.3.1 混合对沉淀反应的影响 | 第17页 |
1.3.2 微通道反应器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9-26页 |
2.1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19-20页 |
2.2 材料的制备 | 第20-21页 |
2.2.1 草酸锰前驱体的制备 | 第20页 |
2.2.2 MnO@C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20-21页 |
2.3 材料的制备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21页 |
2.3.1 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21页 |
2.3.2 材料的形貌分析 | 第21页 |
2.3.3 材料的比表面测试及孔径分析 | 第21页 |
2.3.4 材料碳含量分析 | 第21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1-26页 |
2.4.1 工作电极的制备及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21-22页 |
2.4.2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22页 |
2.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2页 |
2.4.4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 | 第22-23页 |
2.4.5 电极动力学研究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74页 |
3.1 原料浓度的影响 | 第26-36页 |
3.1.1 原料浓度对材料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2 原料浓度对MnO@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0-32页 |
3.1.3 原料浓度对MnO@C电极动力学的影响 | 第32-36页 |
3.2 进料流速的影响 | 第36-47页 |
3.2.1 进料流速对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36-40页 |
3.2.2 进料流速对MnO@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43页 |
3.2.3 进料流速对MnO@C电极动力学的影响 | 第43-47页 |
3.3 葡萄糖用量的影响 | 第47-57页 |
3.3.1 葡萄糖用量对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2 葡萄糖用量对MnO@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3.3.3 葡萄糖用量对材料电极动力学的影响 | 第53-57页 |
3.4 陈化时间的影响 | 第57-62页 |
3.4.1 陈化时间对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57-60页 |
3.4.2 陈化时间对MnO@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3.5 原料混合方式的影响 | 第62-74页 |
3.5.1 原料混合方式对材料结构形貌的影响 | 第63-67页 |
3.5.2 原料混合方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3.5.3 原料混合方式对材料电极过程的影响 | 第70-7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4.1 结论 | 第74-75页 |
4.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论文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