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25-27页 |
2.3 样品分析 | 第27-28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再分配特征 | 第29-38页 |
3.1 土壤理化性质 | 第29-31页 |
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7)Cs质量活度剖面分布图 | 第31-35页 |
3.3 土壤~(137)Cs总量和SOC含量 | 第35-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7)Cs活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第38-40页 |
4.1 剖面~(137)Cs质量活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第38-39页 |
4.2 剖面~(137)Cs面积活度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页 |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风蚀速度及有机碳流失速度 | 第40-49页 |
5.1 ~(137)Cs计算土壤侵蚀模型选择 | 第40-44页 |
5.1.1 土壤~(137)Cs总量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5.1.2 耕地土壤侵蚀计算 | 第41-43页 |
5.1.3 非耕地土壤侵蚀计算 | 第43-44页 |
5.2 研究区~(137)Cs背景值的确定 | 第44-46页 |
5.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速率 | 第46-48页 |
5.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流失速度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4页 |
6.1 结论 | 第49-51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