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果糖激酶类似蛋白1,2与硫氧还蛋白Z互作调控水稻叶绿体发育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1页
    1.1 叶绿体的结构及基因组组成第13-15页
        1.1.1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第13-14页
        1.1.2 叶绿体基因组的组成第14-15页
    1.2 植物叶绿体合成相关研究进展第15-16页
    1.3 水稻叶绿体合成相关进展第16-17页
    1.4 酵母双杂交系统与发展第17-19页
        1.4.1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7-18页
        1.4.2 酵母双杂交的特点与优点第18页
        1.4.3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局限性第18-19页
        1.4.4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扩展第19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4页
    2.1 研究材料及实验耗材第21页
        2.1.1 研究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第21页
        2.1.3 实验所用载体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34页
        2.2.1 DNA提取第21-22页
        2.2.2 RNA提取及反转录为cDNA第22-23页
        2.2.3 酵母文库的构建第23页
        2.2.4 酵母文库的筛选及验证第23-26页
        2.2.5 Real-timePCR扩增第26页
        2.2.6 亚细胞定位第26-28页
        2.2.7 pull-down实验第28-29页
        2.2.8 荧光素酶互作验证第29-30页
        2.2.9 双分子荧光实验第30-31页
        2.2.10 CRISPR/Cas9敲除载体的构建第31-32页
        2.2.11 农杆菌侵染以及水稻的遗传转化第32-3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4-47页
    3.1 酵母文库筛选第34-35页
    3.2 酵母点对点验证第35-37页
    3.3 OsFLN1和HSA1与OsTRXz在体内与体外互作验证第37-38页
    3.4 对OsTRXz蛋白序列的分析以及OsTRXz的亚细胞定位第38-41页
    3.5 OsTRXz功能缺失会导致苗期白化并致死第41-42页
    3.6 trxz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2-43页
    3.7 OsTRXz相关表达量分析第43-47页
第四章 讨论第47-49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附录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茶树黄化品种‘白鸡冠色素及游离氨基酸特异性状的QTL定位
下一篇:棉花种质耐碱性鉴定及GhMGL11耐碱基因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