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白血病病毒p27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1 禽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 禽白血病的病原学 | 第12-13页 |
1.2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 | 第13页 |
1.3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第13-14页 |
1.4 禽白血病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1.5 禽白血病的防控 | 第15-16页 |
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2.1 酵母表达系统 | 第16页 |
2.2 毕赤酵母表达的菌株 | 第16-17页 |
2.3 毕赤酵母的载体 | 第17页 |
2.4 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 | 第17-18页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9页 |
1 材料 | 第19-21页 |
1.1 毒株、细胞与血清 | 第19页 |
1.2 载体与工具酶 | 第19页 |
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 第19页 |
1.4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配制 | 第19-21页 |
2 方法 | 第21-29页 |
2.1 禽白血病病毒p27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第21-27页 |
2.2 禽白血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7-29页 |
结果 | 第29-42页 |
1 p27基因表达的结果 | 第29-36页 |
1.1 p27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29-30页 |
1.2 pMD-p27克隆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30页 |
1.3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1.4 pPIC9K-p27酵母表达株的鉴定 | 第31页 |
1.5 毕赤酵母转化子的PCR鉴定 | 第31-32页 |
1.6 p27蛋白的鉴定结果 | 第32-33页 |
1.7 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3-35页 |
1.8 p27蛋白的纯化结果 | 第35-36页 |
2 间接ELISA方法建立的结果 | 第36-42页 |
2.1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和血清的稀释度确定 | 第36-37页 |
2.2 二抗稀释度的确定 | 第37页 |
2.3 封闭剂的确定 | 第37页 |
2.4 封闭时间的确定 | 第37页 |
2.5 待检血清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7-38页 |
2.6 二抗最佳反应时间确定 | 第38页 |
2.7 最佳显色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2.8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38-39页 |
2.9 符合性试验 | 第39页 |
2.10 特异性试验 | 第39-40页 |
2.11 重复性试验 | 第40-41页 |
2.12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