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课题的研究难点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气力输送系统概述 | 第12-26页 |
2.1 气力输送系统简介 | 第12页 |
2.2 气力输送与其他输送方式的比较 | 第12-13页 |
2.2.1 输送方式选择及特点 | 第12-13页 |
2.2.2 气力输送的优点 | 第13页 |
2.3 气力输送物料的状态相和分类 | 第13-18页 |
2.3.1 气力输送物料状态相图 | 第14-16页 |
2.3.2 各种物料在气力输送中的分类 | 第16-17页 |
2.3.3 各种类别物料的单输送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2.4 气力输送的几种组合方式 | 第18-19页 |
2.5 气力输送方式和工艺性质、种类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2.6 物料的特性与输送能力、输送距离、输送压力之间的关系 | 第20页 |
2.7 对于飞灰,其输送的各种方式的比较 | 第20-22页 |
2.8 飞灰输送的管道压损 | 第22-25页 |
2.8.1 基本公式 | 第23页 |
2.8.2 飞灰的输送 | 第23-25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飞灰输送系统设计 | 第26-35页 |
3.1 飞灰输送系统设计前的数据准备 | 第26-28页 |
3.2 规范和标准 | 第28-29页 |
3.3 所采用设备的分体特性的探讨 | 第29-34页 |
3.3.1 锁气料斗 | 第29页 |
3.3.2 螺旋喂料机 | 第29-30页 |
3.3.3 发送罐 | 第30-32页 |
3.3.4 流化板 | 第32-33页 |
3.3.5 发送罐的压力损失 | 第33页 |
3.3.6 旋转阀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飞灰输送模式的细化分析 | 第35-43页 |
4.1 单发送罐系统 | 第35-39页 |
4.1.1 输送周期分析 | 第35-37页 |
4.1.2 发送罐的选择 | 第37-39页 |
4.1.3 发送罐的控制 | 第39页 |
4.2 双发送罐系统 | 第39-41页 |
4.2.1 双发送罐并联 | 第40页 |
4.2.2 双发送罐串联 | 第40-41页 |
4.2.3 双发送罐适应场所 | 第41页 |
4.3 交替式发送罐系统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气力输灰系统工程设计实例 | 第43-63页 |
5.1 系统出力设计需要的数据 | 第43-45页 |
5.2 发送罐及输灰管道的设计 | 第45-51页 |
5.2.1 发送罐(高效粉料泵) | 第45-46页 |
5.2.2 发送罐的运行方式 | 第46页 |
5.2.3 发送罐的布置 | 第46-47页 |
5.2.4 发送罐容积的选择 | 第47-48页 |
5.2.5 输灰管 | 第48-49页 |
5.2.6 发送罐的运行参数及运行方式 | 第49-50页 |
5.2.7 自动防、吹堵系统 | 第50-51页 |
5.3 气源系统 | 第51-53页 |
5.4 灰库设备的选型 | 第53-54页 |
5.5 电气控制方案 | 第54-59页 |
5.6 检测仪表 | 第59-60页 |
5.7 机柜 | 第60页 |
5.8 设计成果展示 | 第60-6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系统设计部分参数计算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