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第一节 概念起源及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第二章 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 第27-37页 |
第一节 传统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及文化表现形态 | 第28-31页 |
第三节 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 第31-37页 |
第三章 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51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目标 | 第37页 |
第二节 指标的选取及变量的确定 | 第37-40页 |
第三节 问卷调研方案设计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数据分析 | 第41-51页 |
第四章 六大因素主导的传统医药类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保护 | 第51-63页 |
第一节 传统医药类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内涵 | 第51-52页 |
第二节 传统医药类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52-55页 |
第三节 传统医药类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实现途径 | 第55-59页 |
第四节 案例分析——畲族医药 | 第59-63页 |
第五章 创新、不足及展望 | 第63-65页 |
第一节 创新之处 | 第63页 |
第二节 不足及展望 | 第63-65页 |
附录一 | 第65-69页 |
附录二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个人简历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