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Er,Yb微合金化铝合金中第二相的演变及与力学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9页
    1.1 铝合金的微合金化第15-19页
        1.1.1 常用的提高铝合金综合性能的方法第15-16页
        1.1.2 铝合金的微合金化以及微合金化元素的分类第16-19页
    1.2 常见的两类微合金化元素的基本特性第19-26页
        1.2.1 第一类微合金元素 Ag、Si 元素的基本特性第19-20页
        1.2.2 第二类微合金化元素 Sc、Zr、Ti、Hf、Er、Yb 的基本特性第20-26页
    1.3 复合微合金化第26-32页
        1.3.1 第二类微合金化元素的复合微合金化第27-30页
        1.3.2 第一、二类微合金化元素的复合微合金化第30-32页
    1.4 第二相的沉淀析出相变第32-35页
        1.4.1 固态相变的特点第32-33页
        1.4.2 第二相形核理论第33-35页
    1.5 第二相强化理论第35-37页
        1.5.1 切过机制强化理论第36-37页
        1.5.2 绕过机制强化理论第37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37-39页
第2章 材料制备及试验方法第39-43页
    2.1 实验方案第39-40页
    2.2 实验材料制备第40页
    2.3 性能测试第40-41页
        2.3.1 电阻率测试第40页
        2.3.2 电导率测量第40-41页
        2.3.3 硬度测试第41页
    2.4 微观组织观察及分析第41-43页
        2.4.1 透射电镜试样制备和观察第41页
        2.4.2 扫描电镜试样制备和观察第41-43页
第3章 Al-M(Er/Zr/Sc)和 Al-M(Er/Sc)-Zr 合金的时效强化行为研究第43-61页
    3.1 Al-Er/Al-Sc 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第43-52页
        3.1.1 Al-Er 合金的时效硬化特征第43-47页
        3.1.2 Al-Sc 合金的时效硬化特征第47-50页
        3.1.3 Al-Er/Al-Sc 合金时效特征的对比第50-52页
    3.2 Al-Zr 合金的时效强化行为第52-55页
    3.3 Al-Er-Zr 和 Al-Sc-Zr 合金时效强化行为第55-58页
        3.3.1 Al-Er-Zr 合金的时效强化特征第55-57页
        3.3.2 Al-Sc-Zr 和 Al-Er-Zr 合金时效强化特征的对比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4章 Er/Yb 在铝中的固溶度第61-73页
    4.1 电阻率法测量 Er、Yb 的固溶度第61-70页
        4.1.1 二元合金中电阻率和 Er、Yb 成分的关系第61-66页
        4.1.2 二元合金中 Er、Yb 在高温下的固溶度第66页
        4.1.3 Er、Yb 在铝中固溶度曲线第66-70页
    4.2 Al_3Er 和 Al_3Yb 在铝中的体积分数第70-71页
    4.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Er 在铝中的扩散速率以及 Al_3Er 的沉淀强化第73-91页
    5.1 Al-0.045Er 合金的等温时效第73-76页
    5.2 Al_3Er 在粗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第76-79页
        5.2.1 Al_3Er 共格到半共格的转变半径第76-78页
        5.2.2 Al_3Er 形貌的演变第78-79页
    5.3 Al_3Er 的粗化曲线第79-85页
    5.4 Er 在铝中的扩散速率第85-87页
    5.5 Al_3Er 的沉淀强化第87-89页
    5.6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6章 Al_3M(M=Er/Yb/Sc)形核特性的研究第91-107页
    6.1 Al_3M(M=Er/Yb/Sc)形核的阻力第93-96页
        6.1.1 Al_3Er、Al_3Yb 的界面能第93-94页
        6.1.2 Al_3Er、Al_3Yb 的弹性应变能第94-96页
    6.2 Al_3M(M=Er/Yb/Sc)形核的驱动力第96-99页
        6.2.1 Gibbs-Thomson 效应对形核驱动力的影响第96-97页
        6.2.2 Al_3M(M=Er/Yb/Sc)形核的驱动力第97-99页
    6.3 Al_3M(M=Er/Yb/Sc)的形核临界功、形核半径及静态形核率第99-101页
        6.3.1 Al_3M(M=Er/Yb/Sc)的临界形核功及临界形核半径第99-100页
        6.3.2 Al_3M(M=Er/Yb/Sc)的静态形核率第100-101页
    6.4 形核特性与时效强化特征的关系第101-104页
    6.5 本章小结第104-107页
第7章 Er、Zr、Si 的复合微合金化第107-127页
    7.1 Al-Er(Yb)-Zr 三元合金中 Er(Yb)、Zr 在铝中固溶度第107-115页
        7.1.1 Al-Er-Zr 三元合金中 Er、Zr 在铝中固溶度第108-112页
        7.1.2 Al-Yb-Zr 三元合金中 Yb、Zr 在铝中固溶度第112-113页
        7.1.3 Al-Er(Yb)-Zr 三元合金中 Er(Yb)、Zr 在铝中固溶度变化的对比第113-115页
    7.2 Al-Er-Zr 三元合金中 Er 固溶度的改变对 Al_3Er 形核特性的影响第115-116页
    7.3 Si 对 Al-Er-Zr 合金时效强化的影响第116-125页
        7.3.1 Al-0.01Er-0.07Zr-XSi 合金的等时时效第118-123页
        7.3.2 Al-0.01Er-0.07Zr-XSi 合金的等温时效第123-125页
    7.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结论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含专利)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厚板超窄间隙光纤激光焊接理论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典型热塑性材料火灾行为中融流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